《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精炼重点整理
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筹资成本最低原则 第五章 贷款政策与管理
1、评价借款人信誉状况原则—“5C”原则
品质:借款人借款有明确目的,并有能力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能力:借款人具有申请借款的资格和行使法律义务的能力
现金: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判断借款人的现金状况以确定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抵押:借款人用于抵押的资产质量如何。 环境:借款人或行业的近期发展趋势、经济周期变化对借款人的影响
2、贷款五级分类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的因素。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及时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
回极少部分。
3、问题贷款的管理 发现问题贷款——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信贷员,信贷员负有向银行有关部门报告贷款出现问题的责任 第二道防线:贷款复核 第三道防线:外部检查 问题贷款的处理
首先,银行会与借款人会面,商讨追加资金可能性。新注入资金必须保证非常安全,即使发生损失,追加资金也要能够收回来。
不能选择追加资金方案时,银行和企业还可以协商制定一个双方同意的政策。包括: 1)展期。确定还款金额和还款时间,给借款人一定压力,迫使其做出还款计划; 2)增加抵押品、担保人、第二抵押; 3)索取财务报告; 4)立即监控抵押品和借款人;
5)建立损失—安全点。达成一致同意的损失—安全点,如果达到贷款损失的地步,借款人自动清算企业。 4、呆帐准备金计算步骤 计算所需的专项呆帐准备金 不同的贷款分类按不同的比例计提。可参考的比例为:关注类贷款为5%;次级类贷款为20%;可疑类贷款为50%;损失类贷款为100%。 计算普通呆帐准备金 第 6 页 共 12 页
普通呆帐准备金=×规定的比例 呆帐准备金总量=专
项呆帐准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 第六章 企业贷款 1、企业贷款担保种类
抵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质押: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 担保。
保证:银行、借款人和第三方签订一个保证协议,当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归还贷款时。
保证人按照约定发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附属合同: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签署的,同意对银行贷款负第二责任的协议,作用
是为银行提供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清偿优先权。 2、贷款定价方法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 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中必须包括四部分内容: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 +银行预期的利润
例:假设有一钢铁制造公司要求银行给予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如果银行为了筹款必须在货币市场上以10%的利率卖出大额可转让存单,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就是10%。银
行分析、发放及监管这项贷款的非资金性经营成本大约为2%,银行信贷部门建议为了补偿贷款不能及时全额偿付的风险为2%。最后,银行要求在该项贷款的财务、经营和风险成本之上再加上1%的利润水平。则这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为: 10%+2%+2%+1%=15% 成本—收益定价法
在该定价法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①贷款产生的总收入; ②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③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 例:假设一个客户要求50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贷款合同规定的利率为20%,客户实际使用400万美元。按规定,客户对其未使用的信用额度要支付1%的承诺费,同时,银行要求客户必须存入相当于实际贷款额20%和未使用额度5%的存款数。
估算贷款总收入= 400× +100×=81
借款人实际可使用资金= 400-=315 银行贷款估算的税前收差率= 81÷ 315 = 27%
结论:银行的管理层必须判定该笔贷款27%的税前收益率能否足够补偿银行的筹资成本、贷款风险以及除去各种费用之后的银行预期利润率。
例:某银行的贷款目标收益率为10%。假设某客户要求3000万元的信用额度,贷款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8%,客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