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23:52: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预测(内部研究机构,中文版最新)

摘要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2. 房地产市场博弈和地产泡沫 3. 房地产市场的前景 4. 政策建议

中国房地产政策及市场展望

摘要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2. 房地产市场博弈和地产泡沫 3. 房地产市场的前景 4. 政策建议

2009. 11. (第09-18 号)

作者 马兹晖(Ma Zihui) 首席研究员

审阅 刘晋硕(Liu Jinshuo)首席研究员

《摘要》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

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2008年全年总 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房地产 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强化宏观调控, 多次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减少,资金链紧缩。

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这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推进

的信贷宽松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房地产业反弹,泡沫再度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 增长过快,大型城市的销售价格,租金以及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平衡,开发商高价抢购土地, 购地价格已严重偏离合理水平,呈现泡沫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是大城市的局部 性泡沫,但是今后可能向二级城市扩散。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商的共同利益推高 房价,中央政府难以进行调整,也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内在原因。房地产泡沫影响金 融及实体资源的有效分配加重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如果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 机。

短期内随着房地产的活跃,房价较低的中小型城市将面临上涨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 房价仍面临下调压力。目前维持资产泡沫的低利率和信贷宽松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今后随 着膨胀压力的扩大有望实施信贷紧缩政策。同时供需不均衡导致的相对过剩,价格下调是 不可避免的。相比“硬着陆”,“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住房的 实际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内陆城市或者中小型城市的房地产过热不是很严重,不会发生 整体不均衡问题。

房地产政策方面,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个人信用制 度,加强个人收入审核的同时控制住房贷款风险。鼓励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限制银行直 接融资的同时建立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长期来看,土地政策改革是关键。构建廉租房保障 制度,提供廉价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进入2009 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

□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企业面临困境

– 1998-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黄金十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 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

– 2008年初,全国商品房交易开始萎缩,至8月起开始出现环比价格下跌,全年总计商 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 ", 深圳、北京、上海一些地区,房价一度比2007年最高点下跌了30%以上 – 房地产业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 中国政府从2007年强宏观调控,多次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减少了居民购买第二套 房的贷款比例,提高了购房实际成本,压制了购房需求 ", 政府通过银监会对各大国有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减少了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房地 产企业资金链紧缩,不得不降价促销,回笼资金 ",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居民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并削 弱了海外客户、中国一些富商的投资性购房能力,大量潜在购房者开始观望

□ 2009年开始,刚性需求1释放带动房地产业复苏

– 2009年春节后,中国房地产交易出现反弹,一些2008年推迟了购房计划的居民开始入 市购房 ",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购房者主要是自用的首次购房者,投资性购房、改善型购房较少, 小户型成交量较大,房产交易中成交量上升但房价继续下跌 ", 中经网数据显示,2009年3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但全国70个大中 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实际下跌幅度可能更大2

中国房地产刚性需求是指由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体制下形成的一部分对房地产缺乏弹性的需求。例如,“买 房子再结婚”习俗使要结婚的年轻人产生购房需求,“儿童按居住地入学”制度和“户口”制度使一些父 母需要购房为子女落户等 这一时期很多开发商采取了“优惠促销”方式暗中降价,实际房地产降价幅度可能高于统计数据。在北 京、上海、深圳等地,很多楼盘降价幅度达30%,据野村证券估算,相对2008 年初最高点,全国房地产 平均降幅最高为7.2%

中国房地产企业景气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 2009年二季度以后,房地产业全面复苏,量价齐升,地产商再度活跃

– 与市场预期相反,二季度房地产市场不但没有降温,反而继续升温,部分高档楼盘交 易开始活跃 ", 2009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年内首次环比上涨,6月出现同比 增长 ", 北京等地部分楼盘已经反弹30%以上,甚至已创下房价新高 – 房地产商再度活跃,积极竞投土地,土地交易价格屡创新高

本轮房地产复苏的特点和动力

□ 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动的信贷宽松政策是房地产复苏的关键

–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信贷政策也由“稳 健”转向“适度宽松”,导致2009年上半年信贷规模空前增长 ", 2009年1-6月,中国银行新增信贷高达7.36万亿元,增量和增幅都创下历史记录 – 流动性注入经济后分布不均匀,很大部分流向价格波动性高、投机性强的资产市场

", 理论上,流动性注入经济后,利率下降,投资成本下降,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最

终推动GDP增长,但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因缺乏担保、信用记录等,融资仍然困难,且外需萎缩导致严重产能过剩,缺乏高利润的投资机会 ", 于是大量流动性流向价格波动性高的资本市场,寻求投机机会 – 信贷宽松降低了资金成本,引起通胀预期,推动资产价格暴涨 ", 由于流动性分布不均匀,过多流入资产市场,资产价格出现“超调”(overshooting), 大量流动性已经推动中国股指从最低点反弹了100%以上,房地产价格也大幅反弹 ", 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企业和居民产生了强烈的通胀预期,大量购买土地和物业对抗 通胀风险,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上涨

□ 政府大力扶持房地产业,是推动房价反弹的重要原因 – 政府放松了对投资性购房4的首付要求的监控 ", 2007年,为抑制房屋投机,央行银监会曾规定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不得低于40% ",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地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突破这一规定,部分城市已允许20%首付, 这刺激了投资性购房需求

–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直接补贴、扶持房地产业 ", 例如很多城市推行“购房落户”政策,允许有房者获得本地户口,陕西西安市政府 直接对购房提供1.5%的补贴

□ 房地产企业化解流动性危机是避免市场崩溃并推动反弹的基础

–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房地产企业利润大跌,部分企业一度面临破产威胁 ", 由于交易量萎缩,价格下跌,2008年中国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利润都大幅下滑,著名 房企万科、碧桂园净利润比07年分别下跌16.7%和66.7% ", 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必须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已启动的项目开发,部分实力较 弱、土地储备过多的开发商一度面临现金枯竭、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 开发商借助宽松的信贷政策,通过债务重组解决了部分条件苛刻的债务

绿城中国案例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2008 年销售额152 亿元,为中 国第八大房地产公司。

2008 年末,由于销售额下降和银行收紧信贷,绿城中国资金面临枯竭。2009 年一季度, 中低档物业销售回暖,但绿城中国并未明显受惠,其一季度同销售金额仅25.8 亿元。 危机关头,绿城中国得到了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杭州市政府表示房地产企业可缓

交土地出让金半年,仅此一项绿城即可节约现金流10 亿元以上。2009 年初,中国主要银行 向绿城中国授信200 亿元用于新项目开发。

2009 年4 月以后,楼市继续升温,绿城中国销量大增。2009 年截至5 月19 日,绿城 中国实现合同及协议售房回款共131 亿元,流动性危机已经化解。

绿城中国是一个代表性案例,2009 年初因过度扩张陷入危机,先后得到地方政府和商 业银行支持而免于破产清算,并随着市场转暖而复兴。

住房需求通常分为自住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都不是为了自住,两者 界限不是特别明显,但通常认为投资性购房者是指有长期还贷能力、可能较长期持有住房的购房者,而投 机性购房者则没有长期还贷能力,只愿意短期持有住房的购房者。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 的文档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kts3pxiz4n7xz5eba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