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升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马洪文
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0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债务风险; 防范 (一)债务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作为市场经济下的独立个体,我国一些国有企业的收益并不稳定,而且缺乏必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的融资渠道,再加上其资本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增加了国有企业整体的债务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不好和体量较小的国有企业来说,在进行改制之前,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对资产抵押存在着重度依赖,筹集转贷资金的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投资门路,而且融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预期的经营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其发展显得更加艰难。
(二)缺乏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影响企业收益
在没有改革之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建设项目主要是政府提供的,在国家没有对政府融资进行严格管控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资源垄断或者是借助于政府信用的优势,采取股权或者划拨土地、收费等方式来进行融资,以此来保证企业平台的运转。这一做法的初衷在于充分发挥杠杆效用,满足地方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发展能力较弱,对融资拉动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但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和投融资发展能力,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收益,更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依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必要的财务机构和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企业资源的高效运用,致使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风险预警机制也不够完善,致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与年度投资规模不相匹配,加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容易使其陷入发展困境。
(四)对资产产权缺乏清晰明确的划分,难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在国企改制之前,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对自身资产和产权清晰明确的划分,并没有构建统一高效的行政职能主管部门,从而导致企业资产比较分散,难以实现高效利用,再加上企业法人的职责和权限不清晰,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对区域资金的使用和流向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的情况经常发生,不利于资源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