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3:31: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 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v C.C点的瞬时速度vC D.G点的瞬时速度vG 【答案】BC 【解析】O点到A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那么OA之间的时间未知;G点的速度可以由纸带运动的规律推算出来,但不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直接算出.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C.可表示出最接近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答案】BC 【解析】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选项A错;B点为A点到C点的中间时-xAC-刻点,v=,v最接近B点对应的速率,故选项C对;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2T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 s,故选项D错,B对. 5.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因纸带受到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 A.改用直流6 V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 D.使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纸带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CD 【解析】纸带受到的摩擦主要指纸带与振针、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故A错.其电压低可减小摩擦,若过低打出的点会很不清晰,故B错.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且使纸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可减少纸带与限位孔等之间的摩擦,故C、D都对. 6.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 ) A.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小车运动时快时慢 【答案】B 1【解析】根据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频率关系T=知,打点周期不稳定,这是因为交流f电的频率不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正确. 7.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是由电源的频率决定的,且打点的频率等于电源的频率.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将大于0.02 s,计算速度时如果仍按0.02 s计算,由vx=可知,因测量值t小于真实值,故导致测量出的速度大于真实值. t8.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B.在建立坐标系时只需要确定正方向即可,与规定的正方向同向为正,与规定的正方向反向则为负 C.只能在水平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 D.建立好直线坐标系后,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答案】A 【解析】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项A正确;在建立坐标系时需要确定坐标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选项B错误;直线坐标系可以在水平方向建立也可以在其他方向建立,选项C错误;在直线坐标系中用一个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才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选项D错误.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x1、x2、x3、x4、x5、x6分别为AB、BC、CD、DE、EF、FG间的位移,下列可用来准确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 ) x3+x4x3+x4A. B. T2Tx2+x3+x4+x5x1+x6C. D. 4T2T【答案】BC x3+x4x2+x3+x4+x5x3+x4【解析】可用来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有和,但比2T4T2Tx2+x3+x4+x5更准确一些. 4T10.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 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6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考虑有误差,才不可能在一直线上,若理想化,这些点将都在一直线上,①③错误,②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是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像的时间间隔是0.1 s,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设开始时的位置为0,依次为位置1、2、3、4、5,小球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在位置1、2、3、4的速度分别最接近________m/s、________m/s、________m/s、________m/s,小球滚下过程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答案】0.80 1.15 1.50 1.85 3.50 【解析】利用题图中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得各段的平均速度.再相邻小球像的时间间隔-16.0×102-为0.1 s,而平均速度最接近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有v1≈v02= m/s=0.80 m/s,0.2--?30.0-7.0?×102?46.0-16.0?×102--v2≈v13= m/s=1.15 m/s,v3≈v24= m/s=1.50 m/s,0.20.2-?67.0-30.0?×102-v4≈v35= m/s=1.85 m/s,以位置0对应时刻为0,由以上数据作出v-t0.2图象如图所示.在v-t图象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v1=0.80 m/s,t1=0.1 s,v4=1.85 m/s,t4Δvv4-v11.85-0.80=0.4 s,则a=== m/s2=3.50 m/s2,故小球滚下过程的加速度为3.50 Δtt4-t10.4-0.1m/s2. 12.下图是一辆连有纸带的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打点频率为50 Hz,图中A、B、C、D、E、F…是按时间顺序先后确定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AB、DE之间的距离分别是2.40 cm和0.84 cm,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m/s2,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为60 Hz,但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做实验的这个同学测得的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0.52 偏小 AB-DE2.40-0.84【解析】a== cm/s2=0.52 m/s2,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实际频223×?5T?3×?0.1?率为60 Hz,那么该同学计算加速度时的打点周期T的取值偏大,得到的测量值偏小.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做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点迹清晰的点并标注出0~5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1、d3、d5,请将测量值填入下表中. 距离 d1 d3 d5 测量值/cm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最接近________m/s;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最接近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最接近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0 5.40 12.00 0.21 0.33 0.60 【解析】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知d1=1.20 cm,d3=5.40 cm,d5=12.00 cm.则v2=(d3-d1)/(2T)=0.21 m/s,v4=(d5-d3)/(2T)=0.33 m/s,a=(v4-v2)/(2T)=0.60 m/s2.

[精品]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lxll7wovs5s23r4b01m9s4tl8lgrm00e4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