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4)杨氏3A+疗法“腘五针”
埋线针刀治疗腓肠肌损伤临床观察※
陆天宝1杨才德2*
【摘 要】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 “腘五针”治疗腓肠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腓肠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 “腘五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1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高达98.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1.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 “腘五针”治疗腓肠肌损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配合推拿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015)023 【总页数】3
【关键词】腓肠肌损伤;腘五针;杨氏3A+疗法 【文献来源】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medicine-modern-
distance-education-china_thesis/0201220136749.html
(上接第22期)
腓肠肌损伤是指腓肠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导致的腓肠肌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人体小腿部的腓肠肌强大而有力,在人体的站立运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腓肠肌的损伤,常因肌肉的强力、快速收缩,如运动员的强力弹跳、踝关节长时间或猛烈过度背伸以及长期慢性劳损所导致。所
以腓肠肌的损伤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时间站立者。其损伤分为腓肠肌起点处的损伤(多见于慢性劳损所致)和肌肉与腱联合部的损伤,而急性损伤多为跟腱部位和联合部的撕裂伤。所以它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急性损伤多发生于肌腱联合处,在伤后数小时会出现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慢性劳损多发生于腓肠肌起点附着处或跟腱的部位,局部疼痛、有时会肌肉萎缩,但肿胀不太明显。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用镇痛剂、麦角胺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此类药物疗效不太理想,且长期服用时副作用较大[2]。笔者运用导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的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腓肠肌损伤,每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98例腓肠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20~63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2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依据 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急性损伤多发生于腓肠肌与跟腱联合处,在伤后数小时显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慢性劳损常发生于腓肠肌的起点附着处即股骨的内上髁、外上髁或跟腱的部位,局部有疼痛、压痛或有肌肉萎缩,但肿胀不太明显。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依据,并确诊为腓肠肌损伤的患者;(2) 年龄18~70岁,起始发病年龄小于58岁,性别不限;(3)能按医生的要求,坚持配合完成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1)由于腰部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而导致的腓肠肌疼痛以及腓肠肌受急性损伤导致的腓肠肌疼痛;(2)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及心、脑、肾、肝等脏器疾病者;(3)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运用杨氏3A+“腘五针”针刀埋线进行治疗。
1.5.1.1 腘五针的定点 腓内点:腓肠肌内侧头;腓外点:腓肠肌外侧头、跖肌;腘肌点:腘肌的止点;腓骨头点:比目鱼肌起点或者股二头肌止点、外侧副韧带附着处;鹅足点: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三块肌肉的腱性部分在胫骨近段内侧的附着点。
1.5.1.2 针刀和线体的选择 针具采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2014年发明的埋线针刀,“腘五针”选用3.4 cm或6.8 cm长的7#埋线针刀、线体用3 cm长4-0的PGA线体,将线体一半穿入埋线针刀内,一半留于埋线针刀外。 1.5.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坐或立于患者患肢的侧面,戴口罩、检查手套后用定点笔定点,术区常规消毒后,术者换戴无菌手术手套并铺无菌洞巾;术者左手拇指再次定点并按压固定皮肤,右手呈“OK”持针法,拇食二指持穿有线体的杨氏埋线针刀的针柄,右手中指及无名指伸直,指端支于操作点旁,将埋线针刀的开孔斜面及外露线体朝左手拇指,刃口线于身体纵轴平行,刀体于皮面切线位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推进,快接近骨面时,刀体旋转360°,然后提起刀锋留线后,切开浅、深筋膜及其由该处经过的肌组织,纵行切开2~4刀,然后纵行疏通,横摆1~2下,刀下有松动感后缓慢出刀并按压刀孔,观察不出血用无菌贴贴敷。
每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也可不埋线,每1周1次,3~5次1个疗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