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桐中政治组)
一、唯物论(又称辨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认识论
1.实践的特征的原理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②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观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谬误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又称辩证法)
【1】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2)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
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3】矛盾的观点(又称全面的观点、矛盾分析法)
【宏观看有3个方面,一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即对立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①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1)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其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供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使用 2009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