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年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6:11: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个重要元素构成。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面对着教学时间缩短( 由一学年缩减为一学期 )、教学内容却没有减少的现状,需要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落实基本理论。那怎样讲解经济理论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冯琳 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第一.分层次展开

我们不妨对基本概念和观点做一个层次划分:懂,即知道、会判断(如商品交换、物物交换、结算方式、信用工具、替代商品、互补商品、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等);会,即能用以解释经济现象 (如商品、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纸币、价值规律、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等);熟 ,即需要深入理解,甚至从不同角度、在运用中深化 (如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恩格尔系数等);通,即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如稀缺、机会成本 、供求与价格等)。这四个层次的划分依据,主要仍在教师自己对理论逻辑的把握和对生活逻辑的体悟。划分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层次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分步骤进行

不要囿于原有教材条块分割的思路,对知识的处理总想“毕其功于一役”。事实上,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其理解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教学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怎么办?首先不要着急,在暂时讲不清或没有时间讲清的时候,可以放到后面再继续深化。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做好规划,分步实施。比如“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一课并未展开,可以在讲到第六课“投资收益”时再做讨论。所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路和安排,才能正确有效地处理教学内容。因此对基本概念还可以再做确认,如哪些是贯穿始终、至少是在多处出现的概念;哪些是思维上或操作中的难点;哪些只是达成某种理解的台阶、梯子,一旦突破就不必纠缠;等等。

第三 .分水平把握

政治教师队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个老师还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设计教学。新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内容的处理可能经验不足,就需要多做理论准备和教学设计的功课。因此建议新教师把《经济生活》模块中所有的概念、名词,都做索引和分类,便于鉴别其重要程度。新课程、新教材应该带来教学中的新面貌。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想面面俱到不可能、想堂堂出新也不现实。在一节课中哪怕有一点突破就可以(即使这个要求也不低)。所以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有机会就要学习、有意识就要贯穿、有能力就要落实。新课程和新教材是不可更改的现实,每个教师都要接受并适应它,努力提高自己。

研修日志之九

通过学习贺 军、董 晨 和李跃华三位老师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模块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 》课程讲座,我对探究式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了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五个关键词:

1.问题性。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要形成问题,使学生在认识

活动中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性。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不是要把教材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通过探索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3.主体性。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征。它是指探究过程的甄别、质疑、观察、实践、推理、假设、评价等各种活动,应当符合中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学生在政治教师的指导、组织和促进下独立完成。

4.交互性。探究式教学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通过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达到精神互补、教学相长。

5.统一性。探究式教学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索质的“二位一体”,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统一。

其次加深了对探究式教学要点的理解:

其一,在探究学习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探究问题。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

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和梯度,要有思维空间,值得探究,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其二,提出假想,要根据问题收集各种论据(论证资料),以解释问题。 其三,对所收集的各种论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其四,进行交流和论证,对获得的资料有明确的评价,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解释和结论。 其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交流。

再次懂得了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指导的具体做法。 ( 1 )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的框架问题,要有明确的研讨思路,问题准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 2 )分析、研究的行为方式要有吸引力,学生要有参与的积极性。

( 3 )探究学习的环境宽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有质量。

( 4 )在研讨中教师应及时抓住生成性问题,及时点拨。分析问题要注意辩证性,实效性。

在组织和指导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探究主题的深入、小组学生关系的协调、总体讨论和交流气氛的调节都需要教师扶助,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的议题、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捕捉有效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等,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都会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成败以及实效性,也会延续到以后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训日志之十

通过学习贺军、董晨和李跃华三位老师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模块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 》课程讲座,对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做了如下设想:

步骤设想: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所强调的教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创设探究情境→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生成结论”这四个步骤。

( 1 )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有进行质疑、评价、验证的条件和宽松的氛围。

“创设情境”起着导引探究过程的作用,对于整个探究过程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政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通过发掘和积累学生的问题,就可以形成一个创意丰富的资源库。一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疑问和想法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创设情境和解决问题时会更有针对性。其他创设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还有:选取典型事例,报纸上的报道,经典小故事等等都可以作为探究情景

( 2 )“学生探究”是整个探究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互动、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习吸纳有益的东西,学习评价和辨析问题,从而促进探究行为的深入。

教师也可以结合某个具体的事件,引发学生的疑问、讨论和深入思考,或进行换位思考。例如设问:“‘如果人们可以通过某种魔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那就没有经济学这样一门科学了。'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论述,请解释为什么。”这是因为:如果人们能在任何时候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这就意味着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当然也就不存在机会成本,从而也就不需要生产和交换。于是,经济学就没有了研究的对象和存在的必要。 ( 3 )“教师点拨”这一环节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提示、辅导。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特别要鼓励表扬学生有创意的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探究过程、感受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同时,合理利用探究成果,更有效地为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服务。

( 4 )“生成结论” 探究要水到渠成,自然生成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指向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收获,同时在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责任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也应有所收获。

总之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展一定是为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探究活动的主题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和生活、高于生活。 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培养情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展现个性的空间。

搜索更多关于: 2013年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的文档
2013年远程培训研修日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muji9r0oq3fmdy9vdfz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