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8 10:19: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3).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4).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3)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阅读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可怜:可爱。

9. 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0.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9. 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10. 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解析】

11

【9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要注意调动想象,结合诗歌内容来描写。注意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这些景物不能落下,要发挥想象,把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10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诗人反问若春风不善解人意,怎么会送来落花呢?实际上就是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就综合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点睛: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2)月色入户 .(3)是日更定矣 .(4)上下一白 .

12. 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C. 念无与为乐者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D. 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12

13. 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_____)(只填序号)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5. 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11. (1) (高兴的样子) (2) (门) (3) (这) (4) (全) 12. D

13. ① 14.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5.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一”是“全”;“户”是古今异义词,“门”的意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而”分别为“表顺承”和“表转折”;B项中的“焉”的意思分别为“怎么”和“离开”;C项中的“者”分别是“的人”和“表停顿、判断,无实义”;D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依据句意,修饰语与中心语,主谓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正确的句读是:湖中/人鸟声/俱绝。故答案为①。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但、闲人、耳”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莫、痴、更”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3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认真阅读画线的语句,从采用的方法、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异同。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的是月光,突出其明朗的特点;乙文写的是白雪,突出其大的特点。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甲文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乙文则通过写雪景,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两文在写景上也有不同:甲文画线句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乙文画线句子则采用的是点面结合,运用客观地描写事物情态的白描手法。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值”是当前社会热词,人们关注和重视外貌,喜欢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颜值”。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希望通过整容为面试吃一颗“定心丸”。

1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容颜,确实更容易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但是,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风险,美貌也有保质期,稍有不慎,美容不成反毁容;更何况,再美的容貌也有老去的一天。

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性情,出众的气质等。

奋斗增添丰富的知识,奋斗的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增长自身才干,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这才是美的源泉,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去动刀,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

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在善良温暖的人必然眉眼柔和,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而内心忧郁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愁眉苦脸。你也许不能决定五官的组合,但能决定五官组合而成的表情;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中国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过,“学问改变气质”。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就是最好的美容。即使相貌不济也不必自卑,相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就会让自己的眉宇间散发出生动、智慧的神采,继而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只有努力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自信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才能划出最美丽的弧线。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16. 请结合本文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能够体现全文的主要观点。 17.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是希望通过整形为面试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

B. 作者不赞成整容是因为他认为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整容也无法改变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C. 作者认为与其整容,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最好的美容就是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

D. 邓稼先年轻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艰苦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他的青春是奋斗的,也是美丽的。

18. 作者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高“颜值”? 【答案】16. 示例: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 17. B 18. ①增添丰富的知识;②塑造美好的性情;③形成(培养)出众的气质。 【解析】

15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n0r792ggs34ka295j7z7yqpo85se700d6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