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
建 议
一、基本情况
XX,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坚持“强二优一壮三”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成都市乡村旅游区1个,成都市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已创建高星级乡村酒店2家,星级农家乐18家。2012年全市游客接待总数达748.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54亿元。2013年受地震影响游客接待总数5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2014年1-6月,全市旅游人次422万人次,收入5.98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滞后,结构单一。目前,我市大部分乡村旅游业态前期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只重眼前的利益,匆匆上马。一旦经营形势看好,则继续盲目扩建,缺乏前瞻性。主要以“农家乐”为依托,结构单一,提供的旅游产品有限,餐饮棋牌等内容占据主导地位,无法让游客体验到乡村旅游的丰富性。
(二)缺乏服务意识,基础设施薄弱。我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管理服务人才匮乏,难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不
能形成良好的口碑。其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客房、餐厅、卫生间等比较简陋,安全保卫意识,卫生状况堪忧,用户体验很差。 (三)经营观念落后,缺失诚信,轻视环境保护。我市乡村旅游业主经营观念落后,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和自身的收益,缺乏诚信经营理念,针对外地游客欺客宰客事件屡有发生。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很大一部分餐饮、酒店甚至将餐厨、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就直接向外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四)产业联动不强,文化含金量低。我市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农业产业特点显著,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市乡村旅游没有与特色产业形成联动,本地文化元素含量低,突显不出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乡村旅游的魅力难以彰显。 三、发展建议
(一)统筹规划,丰富结构。我市应对乡村旅游现状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和论证,完成统筹全局的规划。重点在交通、布局、业态结构上做文章,结合灾后重建、土地整理等因地制宜来发展。杜绝盲目上马、短视,引入其他经营模式,丰富结构,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乡村旅游风情。
(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引导鼓励乡村旅游业主加强对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真正能“吃的满意,住的舒服,玩的开心”。制定帮扶政策,促进专业旅游服务人才的引进。制定计划,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标准,并逐步推行,将目前乡村旅游基础设
施薄弱的短板补齐。
(三)科学运营,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我市乡村旅游科学健康地运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执法部门对乡村旅游环境定期检查监督,预防杜绝欺客宰客事件,严控食品安全等问题,切实保护游客利益,实现双赢。对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挖掘文化特点,彰显乡村旅游魅力。深入挖掘我市特色地域文化,与乡村旅游进行有机结合,如根据夹关、临济等镇乡茶叶种植面广,茶文化深厚的特点,打造茶园观光,采摘体验,生态养生等系列主题乡村旅游。这类与文化、产业的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不仅特点鲜明,文化气息浓厚,还能与产业形成有机联动,开发新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能带动产业发展,帮助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彰显出我市乡村旅游的无限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