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291;
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选择题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E)。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认知明理法?(ABCD) A.讲解 B.报告 C.座谈讨论 D.阅读
E.表扬和奖励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D)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二、辨析题
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简答题
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1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9.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答:现代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有: (1)有效教学; (2)对话教学; (3)体验教学; (4)实践教学;
(5)反思性教学; (6)生成性教学; (7)生命化教学。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班干部“超编” 据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共49名学生,班里却设置了60多个班干部岗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身兼多职。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你对案例中的班干部超编有何看法?请从“班级组织的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答:首先需要对“60多个班干部职位”的说法进行澄清。诚如消息所言,这里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职务,又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专门化的工作岗位,笼统地称之为“班干部”并斥之为“官本位”是非常不合适的。精确一点说,这些都属于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岗位,可以给每位愿意为班级奉献的学生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时髦一点说,这事关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可以多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其次,需要对“编制”作一澄清。“编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带有集权色彩的东西,同样一件工作,编内人干与编外人干,待遇就是不一样,即便在编制之内,还有“人员结构”“职称比例”之限制,很多业绩优秀的人士就因为受阻于“结构”“比例”而缺乏上升的通道。现在,所谓的“超编”班干部创举实际上打破了“编制”“结构”“比例”之类魔咒,在社会体制影响相对薄弱的地带开辟出一些相对公平与顺畅的上升通道,实在是无可厚非的。 再次,需要对“副劳动委员”“副小组长”“门长”“灯长”之类的“奇怪”头衔作一辩解。有人归咎于争当班干部在一些学校已经白热化,为了当班干部,请吃饭者有之,送礼物者有之,托关系打招呼者有之,家长都想方设法为孩子“跑官”乃至“买官”。无奈之下,学校只能想出各种班干部头衔应对。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然而家长“跑官”乃至“买官”的背后,其实是体现了对孩子生存空间与人生尊严的重视。班级管理多元化、动态化,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施展才干的空间,有何不可?
当然,广设班级管理与服务岗位的创新要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要明确权责。社会的进步性体现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班级治理的现代性也体现在共同愿景下的各尽其能。即以“副劳动委员”“副小组长”为例,副的本义为用刀分开,另一含义是辅助,只要具体到工作分工和明确的管理职责,使班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不但要分工,而且要培训,最好能将学生领导力课程化。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