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俗亦雅汪曾祺黄波
亦俗亦雅汪曾祺 黄波 ②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说:“大菜,我做不了。”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雅事,犹如作诗填词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讥讽世人所追捧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的 “不喜大菜”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混迹在显贵府上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A)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③饮食一道,汪曾祺享受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雅趣传递给了我们。本没有资格上餐桌的黄瓜皮,在他那里竟是这般精致,“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
④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是的,汪曾祺是雅的,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⑤(B)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①”。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他的画,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⑦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汪曾祺正是让这种雅致与情怀回归生活、回归真实,进而成就其平淡质朴的文风和亦俗亦雅的人生。 (文章略有删改)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练习题一:
18.本文标题中的“亦俗亦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说说汪曾祺的“亦俗亦雅”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①他用淡淡的文字,把美食的雅趣传递给我们,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②他的画作是真正的写意,但入画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原句: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改句:他是真喜欢这些小东西。
B. 第⑤段画线B句中连用三个引号,其作用分别是 , , 。
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
20.文章第②段写到了袁枚,第⑥段写到了苏轼、辛弃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汪曾祺常着笔于黄瓜皮、咸鸭蛋等家常物什,用淡淡的文字传递出生活的雅趣。“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品味下面的两段文字,联系自己的经历,描述享受美食的情景,体现生活的趣味。(50字左右)(4分)
文段一: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文段二: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节选自《端午的鸭蛋》) 练习题二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真正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8.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
9.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
10.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 参考答案:
7.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8.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 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 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0.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
7.A“真正原因”理解错误,应该还是喜欢;C“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文中无据,无中生有;D原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选项“其创意似不多见”。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