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作者:杜纯 黄平林 刘岩 蔡莉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2期
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所形成的集体主义文化纬度的经济基础是封闭式且无殖民动机的自己自足式小农经济;以西欧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圈演化出的个人主义文化纬度的经济基础在农业时代是奴隶制的庄园经济;而在工业时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就变成了自由竞争下的市场经济。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奴隶制经济;小农经济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文化纬度是所有涉及到跨文化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性概念。文化纬度理论最早是由荷兰学者Hofstede建立并提出的。近四十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大量以Hofstede文化纬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成果,范围涵盖社会学、组织行为学、跨文化交际、经济增长等领域。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是重要的文化维度,但到目前为止,对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纬度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却很少见。为什么以儒家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而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衍化出了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分析。 二、集体主义的经济基础
人总是要依靠别人的支持,单独一个人根本无法生活。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单个人生存下去的概率很小。所以,无论东方、西方,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必然的选择。
在儒教文化圈内,中国自周开始废除了奴隶制后逐渐形成了以血缘、地缘等各种关系为基础,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和以自耕农、佃农为主的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制度,并建立了“孝道”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了保障该价值观和制度安排得以实现、深化、和扩展又建立起了刚性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集体主义文化纬度极大地适应了农业社会生产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土地的边际生产率递增的经济规律,从而带来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的农业社会超越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东方的中国,在公元1世纪,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但到1820年,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三、个人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