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
(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__________;
(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6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不能 3.2m 不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3)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2mm的透明玻璃,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___(填序号)。
(4)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玻璃板。
(5)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6)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___。 (7)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__。 (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__(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较黑暗 无关 变小 ① 远离 玻璃板太厚 玻璃板没放竖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答案】
原物体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暗 C
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的关系;
(4)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关系.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
【答案】 较黑暗 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 不变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小普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
(2)将薄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蜡烛B替代的是_______(选填“蜡烛A”、“蜡烛A的像” 或“蜡烛B的像”),看到的蜡烛是由光的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图乙是小普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cm,蜡烛到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cm。 (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蜡烛A 反射 3.50 7.00 ②
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____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3)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如果在图中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5)另一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总是观察到有两个虚像,同组同学指出是因为所选的玻璃板太厚导致的,该组同学经过测量发现两个虚像的距离为1.5cm,则该组同学所选的玻璃板厚度为_______cm。 【答案】较黑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完全重合为止 B 不能 0.75
6.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方格纸、铅笔等来进行实验.
(1)实验时,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_______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如图所示),应 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个棋子的像;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 ;此外,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_____(选填“棋子A”、“镜子”或“棋子B”)棋子照射;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 A.保持A、B两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若用光屏代替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竖直 透过 棋子B 完全重合 相等 棋子A B 不能 虚
7.(1)如图是小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①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
②实验中拿掉B蜡烛,用白纸板放在其位置上,我们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板上看到A蜡烛的像;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保持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