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15:1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首 野 望 [唐]王 绩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写出了在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举目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笔白描的描绘。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金黄的秋色,起伏山峦中只剩下落日的余晖,描绘了一幅宁静、凄凉的画面。

这两句描绘山野归家的生动场景,句中驱”“返”“带”“归”的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个动词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萧瑟、宁静。一静一动的描写,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 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在现实中找不到相识相知的朋友,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那就只好用典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诗歌主旨: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文学常识:王绩,唐代诗人,号东皋子。

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跟踪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1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彷徨心情和无所事事、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用典)

第2首 黄鹤楼 [唐]崔 颢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

此地空余黄鹤楼。

憬与寻常江楼的反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无限感慨,也为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

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2

昔人已乘黄鹤去,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为写眼前所见。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里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以“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同时又和首联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诗歌主旨:诗人通过写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文学常识:崔颢,唐代诗人。

写作特点:1.意境开阔,气魄宏大。2.虚实结合,富含情韵。3.自然洒脱,剪裁匠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C.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

3

茫茫的忧思之情。

D.传说杜牧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3.下列诗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3首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单车”是说随从少,轻车简从。“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诗人于叙事之中微露失意情绪,情绪是从“单车”

属国过居延。

二字引发出来的。

单车欲问边,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以“征蓬”“归雁”自比,诗人像蓬草一样“出汉塞”,像“归雁”一样“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调;“直”表现了孤烟之高;“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了落日之低之大。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大漠中壮阔雄浑的景象,是这种感情升华慷慨、悲壮、豁达

萧关逢候骑,

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这两句流露

4

都护在燕然。 出诗人对都护的赞叹,也表现出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

诗歌主旨:本诗叙写了诗人出使时沿途所看到的苍凉奇特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所产生的慷慨、豁达情怀。 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写作特点:1.融情于景,虚实结合。2.雄浑遒劲,逼真传神。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作者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2分)(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ou4h2elg758u602x74s2b61z97l7x017l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