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5.4 设计理念与定位 设计定位
项目定位为新会南新区的带状绿色基础设施,涵盖自然生态绿道与休闲生活走廊的综合性功能,为附近居民提供散步、赏景、健身、游玩等休闲性和静态型活动场所,结合城市绿道建设与规划中的南湖公园、小区绿地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建构南新区完整的绿地系统。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以江门市建设大园林观为指导思想,多种大规格乔木以形成树林和生态群落,少种地被和草坪,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塑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 5.5 设计目标
1、景观目标:强化新会的景观特色,展现新会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以路边绿地为主体,以道路绿地为框架,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维护便利,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景观。
2、经济目标: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新会城市繁荣的又一推动力,以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 现新会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 和氛围。
3、生态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周
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4.3规划原则
坚持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导原则,即以人 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因地制宜的“五个统筹”等原 则。
贯彻“五性、四结合”的规划原则。
五性:系统性、前瞻性、群众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系统性:按照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规划建设各类绿地: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条块清晰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发 挥生态,游憩,环境,减灾等综合功能。
前瞻性: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为城市绿化的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群众性:在绿地选址、规模及规划内容等方面,不仅考虑资源特征,更要从绿地的服务功能出发,方便群众游憩。
地域特色性:根据区所处的植被气候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城市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地域特色。
可操作性:规划切合实际,又具有弹性,可操作、可调节。 四结合:功能与景观结合;城镇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 4.3规划理念
此项目为城市绿轴景观,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的绿化格局,体现现代城市风貌和生态文化
之韵,兼顾北方园林的粗犷大方与南方园林的轻巧秀丽,力求近远期景观效果及建设、养护成本相协峒。
5.4.2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周边市政给排水系统已经完善。对水源和供排水系统进行控制性布置,管线敷设为沿道路布置的干管系统,并向功能区留出接口。供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主要用于绿化养护。雨水排放采用路边截水沟和绿地集水井收集雨水后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保证绿地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20,道路、广场等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10。
5.4.3标识系统及城市公共设施工程
为打造安全、舒适、规范的城市绿地景区,本项目应设置足够的标志设施。包括指示牌、警示牌和标识牌、介绍牌等。
路标及各种警示和提示标志沿道路设置,根据环境条什可采用不同的材质设置。
5.2指导思想与原则
为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并与城市开发建设共同发展,在规划中坚持以生态为主的四大规划原则,突山其“绿化城市”的指导思想。分别为:
(1)乡土性原则:采用新会当地自然乡土的植物和视觉形式、构筑方式,同时结合新的生态技术,充分体现地域性,给城市打上独特的自然标记。
(2)可持续发展原则:恢复和保护由本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自然
生境,改变传统资源利用方式,节约管理成本,控制成本高的人工环境的比例,减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续养护管理费用。将整个新会城打造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包括通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对生物多样性起到完善保护作用。(强调节点的多样性、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维护嵌合体的稳定性维护嵌合体的稳定性)
(4)尊崇自然原则:将尊崇自然作为生态设计中的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则,强调不但设训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还要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显露人类J力史变迁的痕迹、显露复杂的自然变化过程、显露被隐蔽的生态循环流程) 5.6 布局结构
路口设计一岩石景观,控制视线与城市道路景观融为一体形成整体性比较强的城市绿地系统
中央绿轴内部形成一系列适合进行一些静态性休闲活动的场所,如阅读、散步、交往、运动等。 5.7 竖向设计
2m高的微地形,结合凤凰木、大叶紫薇、小花紫薇等夏季开花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空间宜人、景色优美的园林景观。 5.8 交通规划
4m宽的生态休闲绿道贯穿中央绿轴,穿过樟树林、桂花林、白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