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七.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第3课时
(一)仔细阅读课文,探讨如下问题:
一.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二.找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思考下列问题:
1.勾画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里的动词,想一想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四.阅读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部分,探讨品味: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曲调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能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
5
五.在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音乐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悲愤)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好处:情声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 4、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6
课堂练习 1.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2)遂命酒。( )
(3)商人重利轻别离。( ) (4)歌以赠之。( )
(5)血色罗裙翻酒污。( ) 2.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古:( ) ,今:(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 ) ,今:(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 ) ,今:(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 ) ,今:(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 ) ,今:((6)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 ) ,今:( (7)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 ) ,今:( (8)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 ) ,今:( (9)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 ) ,今:( 3.通假字
(1)钿头银篦击节碎:( ) (2)家在虾蟆陵下住:( ) (3)曲终收拨当心画:( ) 4.一词多义 言:
(1)感斯人言。( ) (2)凡六百一十六言。( ) (3)自言本是京城女。( ) 命:
(1)遂命酒。( )
(2)命曰《琵琶行》。( ) 数:
(1)使快弹数曲。( ) (2)一曲红绡不知数。( )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2)自言本是京城女。( ) 为:
(1)因为长句。( )
7
) ) ) )) ) )
) )
(2)初为《霓裳》后《六幺》。( ) (3)为君翻作《琵琶行》。( )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 ) (2)今夜闻君琵琶语。( ) 轻:
(1)轻拢慢捻抹复挑。( ) (2)商人重利轻别离。( )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 )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 ) (2)座中泣下谁最多。( )
5.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3)转徙于江湖间。( )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5)使快弹数曲。( ) (6)送客湓浦口。( ) (7)感斯人言。( )
8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