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 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
隐的愿望。
1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
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9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17.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就了“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千古佳话。
②“万顷波平”极写洞庭湖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出了大江之上水气弥漫、波光星光交相辉映的美景,并借“ , ”写了与友人泛舟茫茫的江面、任凭小船从流飘荡的自在与畅快之情。 ③“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吟啸之俗较古老,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曾“ , ”,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与闲适之意。
10
(2017房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子夜吴歌(其四)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明朝驿使发”,所以征人的妻子要连夜“絮征袍”,表明战争来得非常紧迫。 B.“一夜絮征袍”领起下文,暗含一个“赶”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忙碌和焦急。
C.一个“冷”字,生动传神,既写出“一夜絮征袍”的艰难,又暗示了连夜絮征袍的内因。
D.从全诗看,剪缝完成前女主人公唯恐驿使走得早,缝制完成后又唯恐驿使行得迟。 16.“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两句,以环境的“冷”衬托人物的心情。下列诗句不属于...以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一项是(3分)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其三)。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的这两首《子夜吴歌》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李白的《子夜吴歌》(其四)使人联想到不少有关战争的诗文,比如《国殇》中有“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又比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郁孤台下清江水, ?西北望长安, 。”再比如《书愤》中有“ , 。”又让人联想到《曹刿论战》中关于人民为什么拥护战争的论断:“小大之狱, , 。”
①
11
参考答案
(2017东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5.(3分)C 16.(3分)B 17.(2分)C 18.(6分) 答案要点:
①形象:花色红艳或艳丽;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 结合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 ②情感:
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诗句: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要点二: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满。
结合创作背景、诗句:词人写作此词处于罢职期间。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
评分参考:①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形象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答海棠形态未开、已开不得分。②情感,4分。两层情感一层2分。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
19.(4分)①映阶碧草自春色②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满城春色宫墙柳 (2017西城一模) 三、(18分) 14.(3分)B 15.(3分)D 16.(6分)
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 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 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评分参考】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