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2)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海淀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D 16.(3分)C
17.(6分)参考答案:
(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
(3分)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潜修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评分标准:来诗中的鹭鸶形象若答其它,酬情给分。
18.(6分)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沙鸥翔集 ④鹰击长空
⑤鱼翔浅底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C(“批评??”有误)
15.(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 16.(6分)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 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4分,每点2分) 17.(8分)
13
①木欣欣以向荣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7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6.B【解析】“只道”两句否定了壮丽景观的现实存在。 17.A
18.【解析】同: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
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2分)
异: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2分)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②一时多少豪杰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你
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D 16.(3分)D
14
17.(5分)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 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青山遮不住 ⑥毕竟东流去 (2017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8. C(3分) 19. B(2分)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 (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D(“间接抒发感慨”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且并没有“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3分)C(ABD都写出了洞庭湖风急浪高的动感和震撼力量,且A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D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而姚诗和C都写出了洞庭月夜的空旷清幽平静。)
17.(1)姚诗由景物生发想象,重在抒发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羽化而登仙的洒脱和飘逸的情怀。“云间”一联引用“朱鸟”“苍龙”的典故,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第四联“便欲拂衣
15
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琼岛”指仙岛,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遗世羽化的愿望,极为潇洒。(2)杜诗触景入情,重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孤苦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自己被社会遗忘的孤独处境和不幸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时局满怀担忧却无可奈何的精神痛苦。(每首诗感情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共6分) 18. (6分)默写: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17房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5.(3分)A【并未表明战争来得紧迫。如果要说紧迫,应该是“冬天”来得猝不及防】 16.(3分)C【此两句诗是在描摹琵琶女的琵琶演奏声】 17.(5分)(言之成理即可)
(1)相同点(1分):两诗都是写妻子为远方的丈夫准备征衣,主人公都是关爱征夫的妻子。 (2)不同点(4分):《其三》主要表达的是盼望丈夫早日回家团聚的情感(2分),《其四》主要表达的是对丈夫的冷暖的关心之情(2分)。 18.(8分)(每句1分,错一字即不得分)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虽不能察 必以情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