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札记:今天我重点引导了学生来分析“怪兽”到底怪在哪里,再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猛兽引导学生发现:“怪兽”只不过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猛兽的特征加以打散、重组而已,依据此原理,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怪兽”。这样一分析,孩子们就放心大胆的自己来制造“怪兽”了。
第12课 《连环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 教学准备
课件、连环画资料、美术纸、水彩笔等。 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
你了解连环画的一些什么知识呢?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进入连环画的世界。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式学习
1. 根据每四人小组提供的连环画资料,小组合作研究: (1).连环画和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2),连环画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反馈交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情况。 3、 师生共同总结:
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
连环画的组成:封面设计,图画,文字
4、对于封面设计,文字你觉得应该应注意些什么呢? 封面设计:有题目,主要形象,作者名字,色彩漂亮等。 文字:简洁
(设计意图: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
从中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和组成) 5、欣赏课件,引导分析
(1),课件演示教材中连环画的内容。
(2),你能根据作品讲讲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3),小组研究:作品如何在不同的画面里表现同一个形象的不同动态。 (4),组际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师生共同分析解决构思,形象,构图问题) (三),动手实践,创作连环画
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自编或已准备好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
(设计意图: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构思分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连环画的创作能力) (四),展示评价
学生组际间相互介绍自己组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五),课后拓展
课后将这些作品在年级里搞一个巡回连环画小展览,相互学习 札记:
在布置作业前我又强调了一遍:连环画不是流水账,一定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情景来表现,每一情节也要有重点地来画,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13、对印版画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2、学习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目标: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锻炼,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学习材料:
课件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游戏导入: 小游戏“找不同”
这是两幅极为相似的画面,你能在1分钟内找出它们哪里不同吗 2、欣赏分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刚才的游戏有点像。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小组研究:
⑴这些画面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⑵仔细观察步骤图,讨论一下:这些有趣的画面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⑶是先画的相同的部分,还是先画的不同的部分?
⑷这样“大同”而“小异”的画面与完全相同的两幅画面相比,好在哪里? 3、动手实践
通过分析和示范,解决印制中的重难点。 先发给学生一张小纸进行试验。 谈一谈: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4、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进行巡视辅导。 5、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分小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6、欣赏延展 欣赏:
还有哪些通过对印进行创作的方式? 课件赏析:利用玻璃对印的作品
第 二 课 时
1、回忆
想一想,还记得你曾经学过什么印制的方法吗? 谁来说说它是怎么印的? 学生回忆:
二年级时曾经学过《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树叶》。 2、试验 引导小组探究。 小组分析对印作品:
谁能发现画面中的秘密?
谁能总结出不同的对印方法? 方法一:两张纸的对印。
方法二:单纸对折的对印。 3、欣赏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画面。 谈一谈:
你想对印什么题材。 4、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两张纸对印或一张纸对折后再对印的方法,印制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 学生制作:
针对不同能力,可以选择独立制作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 5、分析
现在,我们得到了两张完全一样的画面,谁想个好主意将它们变得更有意思一点呢?
观察、比较书中学生作品,分析异同。 6、再创作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新的创造。 活动方式可以有变化:
方式一:对自己刚刚印制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
方式二:换位子,对好朋友的作品进行别出心裁的再创造。
7、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在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如果有的同学一张欣赏卡都没有得到,教师要将写着自己真诚的建议的欣赏卡送给他。) 互赠欣赏卡:
同学们互相走一走、看一看,将自己的欣赏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札记:
要相对印成功,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调颜色时的水分和制作的时间,但只要固定好了一边,不急着完全打开,没印好的地方是可以再次涂色并对印补救的。这一点在示范时要和学生交代清楚。 14、 爬升玩具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爬升玩具的制作方法。 应会:进行爬升玩具的创作和设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感受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色彩进行创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
难点:作品的新颖,制作的精美、实用。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所用的教材基本上以圆筒形为主,可选择直径灾——5厘米左右的纸筒或塑料筒(去底部),若已有现成材料,可用稍厚的纸卷制而成。彩色纸也可用废旧的广告宣传材料代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