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2011)认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只要股市还不对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培植中国的创新文化要么是一句空话,要么就只能继续依赖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金融证券品种的发展不发展,最终不仅仅影响到GDP的增长快不快,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权和个人尊严。证券金融技术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就不要,要么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购物那样只挑自己喜欢的。当一种经济交易夹杂着其他因素——友谊、情感和亲戚——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留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10]
刘纪鹏(2012):明天的世界强国是谁,需要现代金融的货币战和资本战的较量才能胜出,中国金融理论和实践的落后,正是过分重视货币金融而忽视资本金融的结果。发展资本金融首先要有资本金融理论为基础,传统金融主要对货币金融进行广泛宣传,很少将资本金融学分离出来,而现代金融划分为货币金融和资本金融学两大范畴。[11]刘纪鹏先生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资本市场实践经验和丰富的金融理论教学经历,开创性地提出了资本金融概念,从全新的角度清晰地阐述了资本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和现实应用范畴。其理论为金融从业者及经济金融专业学生认识和研究我国的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和方法论。刘纪鹏教授提出了资本金融的概念,从独特和全新的角度对资本市场做系统性、整体性研究论述,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或能有所启发。他把现代金融区分为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货币金融和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金融两个体系,肯定了资本金融是现代金融的发展方向。
卡尔?沃特, 弗雷泽?豪伊(2013)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中国的金融体制相对于过去的经济突飞猛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还具有“脆弱性”和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他们从西方学者的视角,观察分析中国的金融机构,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从股票市场到债券市场,也部分地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职能和管理体制。论及国有银行的扩张、信用评级的缺陷、地方债务的快速增长等问题。
[12]
五、金融服务业最新动向(科技、内部改革、外部开放)
17
互联网的到来
互联网来势汹汹,未来将冲击传统金融业,我们从行业准入壁垒、专业化壁垒和市场化程度三个主要因素来看,预计受冲击程度将是银行>券商>保险。但考虑到传统金融业具有产品开发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难以被互联网所取代,预计未来同时具有线上线下平台及产品开发能力的金融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移动终端(手机、Pad)
万建华(2013):在这个时代,任何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和渠道发起交易,私享便利的金融服务。当银行业务从冗繁的排队等边变成愉快的指尖曼舞,不要让同业圈子里看不见的对手革了你的命!数字化传播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群聚合规律的不断改变,你的客户聚合在哪里,他们是谁,在想什么,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关注着哪些话题,又如何基于此为他们匹配适合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万建华又一次站在了金融行业的最前端。[13]
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2013)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14]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内部改革:混业经营趋势
2012 年以来各金融子行业监管新政的相继出台打破了资管行业的壁垒,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各类型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渠道呈现全面放开的态势,以往由监管对投资渠道限制而形成的行业优势逐步被颠覆,各机构通过投资领域监管保护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的机遇不断减少,资产收益趋同成为必然趋势。在资产管理行业走向全面竞合的新格局下,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将不再是投资渠道差异带来的资产收益孰高,而是负债成本孰低。分业监管格局下,资产管理行业各机构产品面临差异化的资本约束,使得其资金打上了明显的出身烙印。具体而言:保险受到资产负债双端约束;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和信
18
托机构产品,最低资本约束主要取决于投资标的,其中信托还受到监管分类评级的影响;券商理财产品,最低资本约束取决于理财产品的种类和发行券商监管分类评级结果,不受投资标的影响;而基金只有风险准备金计提要求,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最低资本约束。
内部改革: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立
代军(2013.7)在第四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上建议:建立三民金融战略,搭建多元化金融体系。三民指的是民间、民营、民生。三民金融战略,战略实际上就是规划,就是梦想。一个企业没有战略是走不远的,行业、组织同样如此。首先大小金融机构要与微小金融机构共同发展,而不是此消彼涨相互抵制,他是一个并行不悖、合作共赢的共同发展空间。因为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个微小金融迎接非常大的发展。在微小金融提升数量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和功能提升。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多层级的金融体系。第二,多元化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第三,健全高效开发的金融市场体系。
战略,还需要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从构建多元的金融体系来说,应该建立规范化,名正言顺的中央和地方的二元金融监管架构。根据各省的情况,微小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金融权限、监管权限一定要下到地方,从民间金融层面来说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层面,要有民间借贷管理的办法、条例,类似立法层面的制度,包括操作层面的规则。第二应该更多的依靠直接融资、或者是重视直接融资的安排、渠道、产品。现在的社会融资重量10多万亿,是以其他方式的产品的形式,直接融资的整个经营模式在逐步上升,从民间金融层次说,这是一个历史趋势。
民生金融,要更多的依靠正规金融机构来给予支撑,微小金融机构对民生金融起到补充的角色。民营金融的重点,核心还是要注重功能和质量的提升,不需要很大数量的广覆盖,核心是在业务模式、风险定价方面进行非常重要的研究。这里面还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民营资本的相关办法,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金融、民间金融形式,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存在,要正视,要呵护,要在法律制度层面给予支持。[15]
外部开放:金融业国际化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所不同的是,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活跃推动
19
因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最本质的内容。金融全球化,指世界各国或各地区在金融服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从而使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最终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呈现一个与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并不断趋同的逐渐扩展过程。[16]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股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具体表现为:
跨国金融业务和机构发展迅速,金融机构表现全球化趋势。1997年底,WTO签署《金融服务协议》,允许外国在成员国境内设立金融服务公司,放松了对别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金融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限制,进一步推进了跨国金融、业务和机构的发展。
货币体系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出现了以美元为代表的世界货币。长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山占据了主导地付,它在同际贸易结算、外汇交易、国际债券净额、国际银行存款、发展中国家债务和官方外储备中分别占40%一60%左右。
全球一体化金融市场正在形成,科技进步是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儿量,当代通讯技术和电子网络技术使得电子交易不断发展,巨额资金的交叉流动完全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止在形成一个24小时不问断的覆盖全球的金融网络。
国际协调和监管全球化使各国金融政策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都是典型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也为众多国家所接受,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正趋于形成。同时,世界各国为提高本国经济和金融国际竞争力,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纷纷加人对本国金融休制的改革力度,逐渐放松或取消原有的金融管制,从而使跨国金融活动遵循相同的\游戏规则\、\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界限趋于淡化,各国金融政策体现日益明显的一体化趋势。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