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18:35: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内古诗文复习----八上古诗词赏析(苏教版) 一、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表达了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1.首联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何?首联是全诗的总纲,既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为全篇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矛盾吗?为什么? 把它们合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3.颈联中“寒”“暖”应怎突出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寒”和“暖”都是写人的感受。前句突出金沙江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两岸悬崖峭壁,地形险要。后句突出大渡河卢定桥险恶的环境,“寒”和“暖”相互对照,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照应首联,抒发了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的豪情壮志。 4.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

1

烟火)。这里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 三、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创造了一种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环境气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晚唐王朝即将重蹈覆辙之时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作者对此无比愤慨和忧虑。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 不是。而是一种曲笔,字面上是批评商女,其实一是斥责陈后主君臣轻荡招致危亡;二是揭露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三是忧虑那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命运。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思念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说说“风吹雨”的含义。“风吹雨”在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写眼自然界的风雨,二是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命运,有倾覆的危险,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有机地融为一体。 五、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 这两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文天祥为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 2.仔细体会最后两句诗的丰富的内涵。 (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能光耀史册。(2)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死得 2

其所,重于泰山。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 (1)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2)忧国忧民的表现(3)点题。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3.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位做官,能为国家做事出力固然很好,隐退江湖,为别人提供帮助也很伟大。 八、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1.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人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这两名诗,洋溢着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2.诗中是怎样扣住一“望”字来写景的,据此简述本诗写景的顺序。 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在写向岳而望。就距离而言,“望”自远而近,首联写远望;颌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进而由望岳想像将来登岳远望之情状,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着笔,描写望泰山所见所感,使一“望”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红线。 3.诗中描写泰山的奇丽和高大形象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其中妙处。 “钟”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割”运用拟人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表现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钟”和“割”充分体现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4.“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雄伟高大 九、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 “初平”的“初”,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的“早”,“新燕”的“新”,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的“渐”,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的“浅”,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2.这首诗写出了早春的哪些美丽的画面? 描写了早春的画面: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3.能不能将诗中的“几处”、“谁家”分别改为“处处”、“家家”请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因为诗中所写是早春之景,“几处”和“处处”、“谁家”和“家家”的数量、范围不同;“几处”、“谁家”更能给人春光乍见之感,如换成“处处”、“家家”写得就不是早春景了。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已开始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4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 图文 的文档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plf87x3b97yogl1itk20zdc523xwm00i3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