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病理考博问答题
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
1.1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较强时,病变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浆液
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渗出物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1.2 当机体免疫力较强、变态反应较弱时,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
结核结节。
1.3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强烈时,以坏死性病变为主,出现大量干酪样坏死
韧。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原发性肺结核
初次 儿童
感染前无,病程中产生
原发综合征
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多为淋巴道或血道 短,大多自愈
继发性肺结核
再次 成人 常有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肺尖部 多为支气管 长,波动性,需治疗
结核杆茵感染 发病人群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病理特征 起始病灶 主要播散途径
病程 3
04年学校病理辅导班笔记(只有大题)
04年病理辅导班讲稿(仅有问答题)
说明:我记笔记有点简单,不是太好。可能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将就看下吧,参考一下。由于名解当时都是在书上画一下所以没有笔记,大家包涵。
前言:总论占50%,大小标题都要写下来。 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癌和肉瘤的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三种坏疽的区别;三种肝硬变的区别;大、小叶肺炎的区别;良、恶性高血压的区别;各种肉芽肿的相同点及区别;修复性增生与肿瘤性增生的区别;化生举例;试述血栓的类型及特点。(前言是第一节课刚开始时老师叽里咕噜说的一大堆,并不是具体讲的,只是相当与举例说明一下有些什么类型的题目,我都记下了。所以有点杂,但是几乎都是历年考过的,很重要。)
一、炎性渗出的作用(对机体的影响) 答:1、液体渗出:有利……有害…… 2、细胞渗出:有利……有害…… 二、炎性浸润定义。
三、比较蜂窝织炎与脓肿的异同。 答:1、同:都是化脓性炎。
2、异:从部位、致病菌、愈后、是弥漫还是局限、坏死是否明显、分界是否清楚几方面来说。 四、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定炎症?
答:1、局部组织的反应有变质、渗出、增生。
2、局部组织有炎细胞浸润:中性见于……嗜酸性见于……
—————————————————————————————————— 五、溃疡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答:1、肉眼:从部位、大小、形状、深度等几方面说。 2、镜下:…….
六、试述慢性胃炎病理变化。 答:1、肉眼:纤维镜下见……..
2、镜下:a、最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轻-中-重)
b、慢性炎症的特点:慢性炎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 c、化生:肠上皮化生及假幽门腺化生…… d、黏膜基质增厚。 七、溃疡病的特点及并发症。
答:1、肉眼:从好发部位、大小、形态、深度等几个方面阐述。 2、镜下:四层……… 3、并发症:四个….
八、早期胃癌肉眼形态及组织学特点。 答:1、解释什么叫早期胃癌。
2、肉眼形态:三型(表浅型还分三型)。
3、组织学特点:管状腺癌最多,分化好。乳头状次之,未分化型最少。 九:良恶性溃疡鉴别。
答:1、肉眼:P200(五版)(大小最重要)。
2、镜下:良—四层结构,恶—异型性肿瘤细胞及腺体(结构、细胞形态的异型性) 十、各型肝炎的病变及转归。
答:1、慢性普通肝炎:定义、三型(具体阐述)、转归——晚期至门脉性肝硬化(小结节性)。 2、亚急性重症肝炎:定义、特点(镜下、肉眼两方面阐述)、转归——坏死后型肝硬化。 十一、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1、肉眼:从体积、重量、切面、质地、表面几方面阐述。
2、镜下:a、正常结构破坏,被假小叶代替(介绍假小叶特点)。b、炎细胞浸润….c、新胆管、假胆管…
3、临联:a、门脉高压。b、肝功能障碍。 十二、门脉性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区别。 答:1、肉眼:小结节/粗大结节,…….
2、镜下:假小叶/假小叶更不规则,间隔宽,……... 十三、门脉性/坏死后/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区别。 答:上一题加*小书P280。 十四、肝部瘤有哪些?
答:血管瘤、肝癌、肝脓肿、阿米巴肿、三型梅毒树胶样肿。
—————————————————————————————————— 十五、泌尿—参照P263-264表。
十六、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答:1、肉眼:大红肾…….
2、镜下:a、光镜………b、电镜….. 3、免疫荧光:……. 十七、新月体型肾炎病变。 1、肉眼:大白肾……..
2、光镜:早-细胞型新月体,晚-纤维形新月体……. 3、电镜:GBM缺损、断裂……..
4、免疫荧光:线性最多,部分颗粒性,Ⅲ型阴性……. 十八、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
答:1、肉眼: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光镜:病变肾单位与代偿肾单位相伴(具体阐述….)
十九、试述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区别。 答:小书P199
——————————————————————————————————————————————————————————————-—————— 二十、AS的病理变化。
答:分镜下和肉眼答:脂纹、纤维斑块(纤维帽、脂质池)、粥样斑块、复合性(1-6知道大条)。 二十一、AS时脑、心、肾的相应变化。 答:1、脑: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
2、肾:AS性固缩肾---肉眼:体积下降、重量下降、表面凹、瘢痕…..镜下:弓形/叶间动脉,斑块形成。继发改变---血栓—肾组织变形、坏死、萎缩。 3、心:冠心病…… 二十二、良性高血压病变。
答:分三期1、机紊:细小动脉痉挛----缺血。2、动脉病变:a、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b、肌型小动脉硬化。c、弹力型/弹力肌型动脉硬化。3、内脏病变:a、心脏—向心性/离心性肥大。b、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细动脉粥样硬化)---肉眼……镜下….c、脑: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 二十三、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1、非特异性……2、肉芽肿性炎(1、2、3)。 二十四、什么是肉芽肿性炎?举例说明。
二十五、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 二十六、肺泡性肺气肿的两种类型。 二十七、大叶性肺炎的四期病变。 二十八、大、小叶性肺炎的异同点。
答:小书P140-141 (病因、发病年龄、病变特点、部位、并发症、临床)。 二十九、病毒性肺炎与间质性肺炎的区别。 答:1、病因:…
2、病变特征、部位:…..
3、好发人群:大叶性—老、小叶性—青、病毒性—人群分布特点弱。 4、愈后:间质性好、病毒性坏。
三十、硅肺的基本病变、分期、病变特征。
三十一、肺部见到结节考虑什么?从病理学角度如何区别?
答:可能为结核结节、硅肺结节、结核瘤、肺癌、炎性假瘤。区别从病理变化来阐述(包括肉眼和镜下)。
三十二、结核空洞与硅肺空洞的区别。 答:从肉眼、形态、数量等方面阐述。
—————————————————————————————————— 三十三、葡萄胎镜下特点。
答:分完全性和部分性答,每个包括1、2、3点,见书P288 三十四、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诊断依据。
答:1、有葡萄。2、有侵蚀,侵蚀深肌层造成子宫出血。书P290 三十五、试述滋养细胞层肿瘤各类型特点/三者区别。
答:从病理特点、妊娠史、临表、愈后、生物学行为等方面阐述。小书P214 三十六、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三十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答:书P320
三十八、流脑的病理变化,(用以举例说明表面化脓及积脓)。 三十九、乙脑的病理变化。 四十、两者鉴别。
答:从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时间、病变性质、病变(肉眼、镜下)、临床症状、愈后及并发症几方面阐述。
四十一、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答:三个基本病变…….转化规律:P356表14—1加:菌多毒强,变态反应强----渗出、增生----向坏死转。菌少毒弱,变态反应弱—渗出、坏死---向增生转。 四十二、原发性/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答:小书P265表3
四十四、血吸虫性肝硬化特点。
4 5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转变为含有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
6 脂肪变: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7 虎斑心:慢性中毒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
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8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9 玻璃样变:细胞 内或间质中出现HE染色为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的蛋白质蓄集称为玻璃
样变
10 Rusell小体:浆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中蓄积的免疫球蛋白形成的Rusell小体
11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的Mallory
小体
12 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因有血浆
蛋白质渗入而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玻璃样变的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13 淀粉样变:细胞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称
为淀粉样变(amyloidosis)。HE染色其镜下特点为淡红色均质状物,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刚果红染色为橘红色,遇碘则为棕褐色,再加稀硫酸便呈蓝色。
粘液样变是指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和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其镜下特点是在疏松的间质内,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基质中。
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体,源于自由基催化的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 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14
15 16 17 18 19
20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
或小条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 21 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22 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因水分散失较多,故坏死区干
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
23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发生于动
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水分较多,腐败易于繁殖,故肿胀呈蓝绿色,且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24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25 凋亡:也可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
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
26 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机制 凋亡 基因调控的程序化 细胞死亡 主动进行(自杀性) 生理性或轻微病理性刺激因子 诱导发生,如生长因子的缺乏 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 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 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完整, 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 耗能的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DNA早期规律降解为180-200bp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带状 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 坏死 意外事故性 细胞死亡 被动进行 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发生, 如缺氧、感染、中毒等 多为集聚的大片细胞 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不耗能的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DNA降解不规律,片段大小不一,琼脂凝胶电泳不呈梯带状 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诱因 死亡范围 形态特征 生化特征 周围反应 27 细胞老化是细胞随生物体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总和。 28 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能再生,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29 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通常
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单侧肺,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或多个肺叶。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1)充血水肿期:发病的第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肺炎链球菌。此期病人因毒血症而寒战、高热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胸部X线检查显示呈片状分布的模糊阴影。(2)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