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17:2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中国奴隶制法概述

一、填空题

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中国封建制法概述

一、填空题

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 )( )。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 )为纽带、以( )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 )继承制。 二、判断题

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 三、简答题:

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 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

一、填空题

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 )、晋国( )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 )的问题。二、名词解释

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 三、简答题

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 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

一、判断

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 二、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 4、五刑 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 三、简答题

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

简答题

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 )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 )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3、在法律精神上,战国至秦时期的法制,体现了法家的( )精神。在司法上,体现了法家的( )原则。

4、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实现了由( )思想向( )思想的转折。

5、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是以( )为基础的,而法家哲学是以()为基础的。

二、判断题

1、《唐六典》的产生是我国立法史上律典分野的界石。( ) 2、中华法系的法典体系在战国和秦这一时期基本上得以奠定。( )

3、在《晋律》中“八议”被首次正式载入律典。( ) 4、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就简的代表作是《晋律》。( ) 5、《魏律》将前朝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篇列在篇首,确立了封建法典体例。( )

三、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儒家化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2、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原因。

第六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二、多项选择题

1、《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2、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4、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三、名词解释

1、约法三章2、九 章 律3、傍 章 律4、决 事 比5、泰 始 律 6、北 齐 律7、开皇律8、贞观律9、永徽律疏10、《宋刑统》 11、编敕12、《大元通制》13、《元典章》14、《大明律》 15、明大诰16、《大清律例》 四、简答题

1、试述《法经》的结构、内容及特点。 2、试述商鞅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析唐律的特点。

5、试析唐朝法制与中华法系的关系。 6、试析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

7、元朝法制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8、清律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法制的特点?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身份法律制度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平民阶层及其法律地位。 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贱民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第八章 中国封建社会刑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2、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A.死刑 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3、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2、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 C.可以赦免 D.不适用自首 三、名词解释

1、重罪十条2、准五服以治罪3、十恶4、八议5、官当 6、折杖法7、刺配8、凌迟9、充军 四、简答题

1、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2、简述唐律五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试述明初重典治吏的主要规定。

第九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法制度 简答题

1、简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2、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3、论中国古代行政法的特点。

第十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2、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

误的?

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

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3、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丙没有继承权 B.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

C.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 D.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立继”B.“祖继”C.“嗣继”D.“命继”

5、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第十一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2.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

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3、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4、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 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

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 D.适用唐朝的法律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

定案

二、多项选择题

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不定项选择题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

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

状断之\的要求 四、名词解释

1、公室告与非公室告2、上请3、亲亲得相首匿4、疑狱奏谳 5、春秋决狱6、录囚7、三司推事8、三司会审 五、材料分析题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doc 的文档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q3gm2cz6p6u75f0b3w102ra61x6wi01dh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