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9:22: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1 国外扶贫模式

王卓(2004)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扶贫模式分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1.1“发展极”模式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 ) 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 Francois Perroux) 1955 年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的。所谓发展极就是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王卓(2004)通过对巴西的“发展极”战略实施绩效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极”扶贫模式能够通过极化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增长方式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自下而上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状况。

执行发展极战略的还有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俊文(2009)在《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基本特征及反贫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特别计划、区域开发政策和传递系统建设。文章研究了巴西扶贫中“发展极”战略的实施与运行,巴西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基于“发展极战略”的反贫困战略模型,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建立专门开发机构指导、组织、实施落后地区开发,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2)制定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3)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

1

尚玥佟(2001)对巴西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贫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与统治;(2)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3)收入分配不公;(4)区域发展极不平衡;(5)教育水平低下。文章以几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巴西实施“发展极”的反贫困政策,并认为巴西实施的反贫困战略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贫困人口人数减少。文章介绍了巴西在反贫困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农村土地改革;(2)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和全国一体化计划;(3)迁都巴西利亚;(4)最低收入保证计划。

吴金光(1996)在《墨西哥扶贫》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为扶贫而开展“团结互助”国家工程。“团结互助”国家工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和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主要作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和提供资金帮助。

1.2“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P· 斯特雷坦( Paul Steretein) 指出:“从把经济增长作为通过就业和再分配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准到基本需求的演进,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从重视手段到重新认识结果,以及从双重否定( 即减少失业) 到肯定( 满足基本需求) 的演进”。

满足基本需要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认为,消除贫困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以及适当的营养;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1962 年, 印度政府率先提出在限定时期内使贫困人口享有一个最低生活水平以满足其最低需要的政策, 这就是“满足基本需要”模式的雏形。王卓(2004)将印度政府执行的“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重点由工业转向农业, 推行“ 绿色革命”为主要内容,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 运用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 以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稳定增长, 消除贫困, 满足最低需要的战略口号, 并实施多种计划来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包括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电力等社会经济基础

2

设施, 还包括农村住房建设, 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文章认为,“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印度贫困的程度。

杨文武(1997)研究了印度贫困的基本特征,根据1970-1992年的数据,得出了印度贫困的六个特征,即:(1)90年代以前印度的贫困程度在不断地下降;(2)90年代以后贫困程度有所加剧;(3)农村贫困程度受农业丰歉和政府反贫困运作能力的制约;(4)城市贫困程度受城市非组织部门就业机会的制约;(5)贫困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6)贫困人数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文章分析了导致印度贫困的四个原因,包括:(1)历史上的殖民剥削和掠夺;(2)现存的生产水平低下;(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公平;(4)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1.3“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社会保障方案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 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贫困面小, 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王卓(2004)认为社会保障方案是通过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 1) 通过累进税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 2) 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黄爱军等(2010)介绍了美国扶贫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文章介绍了美国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文章认为美国扶贫减困的政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评判”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通畅;(2)扶贫减困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贫困救助体系比较健全;(4)各类扶贫减困项目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施。

陆涌华(1996)在文章中介绍了美国政府的扶贫职责,阐述了扶贫资金的来源以及扶贫方式,文章认为,美国的扶贫模式包括直接救助、间接救助、低价出售国有土地和矿山和给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等。

3

林乘东(1997)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已构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三个方面。文章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困者对生存资料和部分发展资料的消费需要,通过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国家”论者所鼓吹的“收入均等化”性质。文章认为要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1)欧美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的;(2)实行福利政策,级解大众贫困也是缓和刹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利润的需要;(3)福利政策的实施,既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足劳动生产卒提高的结果;(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再生产资用大大提高,实行福利制度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需要;(5)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向发达国家倾斜,使得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聚集了巨额财富,具备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力。

王俊文(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贫困特征及反贫困措施,文章认为可将其反贫困对策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对策;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落后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对策。文章归纳了美国的反贫困政策,认为美国反贫困政策包括反贫困计划、反贫困对策以及反贫困公共政策。反贫困对策包括:(1)学费分期偿还制;(2)平等的收入政策;(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天然人力资本”收入差异和种族经济差异方面的政策;(2)为妇女提供平等就业和收入机会及经济地位方面的政策;(3)为保持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文章认为,通过这些反贫困的政策,解决了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援助措施,为受援地区或社区创造了经济机会,缓解了贫困。

何慧超(2008)认为美国的反贫困政策是一种仅仅向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与工作紧密联系、促进贫困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

2 中国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

4

搜索更多关于: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的文档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qcur8oqrx68ub00wpn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