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1.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3.“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4分)
5.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1分) 6.“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作者)《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抒发感慨的诗句 。(2分) 7..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1分) 8.“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 地方?(1分) 9.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10.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3.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4.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5.词牌名 题目
6.杜甫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9.(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10.(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1、这首散曲主要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
2、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3.、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1.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2.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现了官吏们爸百姓欺压的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情形。
3.同意。这是一首咏物诗。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诉衷情》陆游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 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 的__________(人名), 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10.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1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
1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14、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15.“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和 ,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 参考答案:
1、A 2、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D
4、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南宋 爱国诗人 陆游 务观 放翁
6..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7..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8.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9..悲伤,怀念,惆怅之情
10..体现诗人一种沉痛,抑郁,无奈地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1..为国杀敌,远大的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12..不能,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黯淡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而淡不能。
13.不能,空既能写出内心的失望及痛苦尽醉,也写出了当时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14.当年与现今两个生活场景
15.失望 痛苦 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十五从军征》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答案:
1.夸张 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满江红》(秋瑾)
1、这首词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找出用典的句子,加以赏析: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慨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