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802.11a的OFDM仿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3:05: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发展及意义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而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B3G、WiMAX、WiFi、WMN等4种技术

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FDMA到CDMA的巨大发展,目前又有新技术出现,比以CDMA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0世纪90年代,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开始被欧洲和澳大利亚广泛用于广播信道的宽带数据通信,作为一种高效传输技术备受关注,并已成为第4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点,现以成功运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数字音频广播DAB,高清晰度电视HDTV,高速WLAN和数字视频广播DVB等系统中。多用于军用无线战术网通信、卫星通信链路以及无人高速、大容量的通信链路中。

1.2 无线通信研究方向

现代社会对通信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设计和开发效率更高的通信系统就成了通信工程界不断追求的目标。通信系统的效率,说到底就是频谱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特别是在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对这两个指标的要求往往更高,尤其是频谱利用率。由于空间可用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而无线应用却越来越多,使得无线频谱的使用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理并统一规划。于是,各种各样的具有较高频谱效率的通信技术不断被

- 1 -

开发出来。OFDM是目前已知的频谱利用率最高的一种通信系统,它将数字调制、数字信号处理、多载波传输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它在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功率利用率、系统复杂性方面综合起来有很强的竞争力,是支持未来移动通信特别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主要技术之一。

OFDM系统比传统的FDM系统要求的带宽要少得多。由于使用无干扰正交载波技术,单个载波间无需保护频带。这样使得可用频谱的使用效率更高。另外,OFDM技术可动态分配在子信道上的数据。为获得最大的数据吞吐量,多载波调制器可以智能地分配更多的数据到噪声小的子信道上

OFDM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它具有良好的抗IsI和高频谱利用率特性,但是对频率偏差和峰均比(PAPR)非常敏感。因此,基于不同的信道模型,对OFDM系统的同步实现、降低PAPR 一直是研究的核心课题。

由于OFDM的具有的优势,它成为现在的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而802.11a作为第一个采用该技术的802.11标准,研究它的链路系统的搭建对于研究之后的802.11g和802.11n有着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主要是对IEEE802.lla协议的研究,用仿真工具Matlab对此协议进行物理层仿真平台的搭建,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 2 -

第二章 IEEE802.11a物理层标准介绍

无线网络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根据网络范围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IEEE为无线网络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标准,802.11和802.16就属于这方面的标准。其中802.11针对范围更小的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LAN)对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比如办公室内)联入Internet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只要你处于支持WLAN的区域,再外加一个无线网卡,就可以轻松地接入网络。特别是对笔记本电脑来说,这种方便更为明显,可以省去再连接网线的困扰,而且移动性能被大大加强了。可以说,正是笔记本电脑上网的问题促进了WLAN的发展,并使得WLAN变成了一个热门的技术。

802.11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等等一系列标准,各自采用不同的物理层技术,其中802.11a即采用了OFDM技术。

802.11标准的制定开始于1997年,被设计成为一个支持1M至2Mbps速率的系统。但是这个速率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1999年802.11a标准通过,它应用于5GHz的频段,并且最高支持54Mbps的速率。其它这个速率也还不是很高,但是它毕竟把WLAN速率的最高界限提高到了54Mbps。

2.1 OFDM的帧结构

IEEE802.11a关于无线局域网的规定中,其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采用的是OFDM调制的技术标准。802.11a对OFDM的帧结构作了具体的规定,如图2-1所示,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包括OFDM PLCP报头(Header)、PSDU、尾(Tail)比特以及填充(Pad)比特。

图2.1 PPDU帧结构

其中,报头包括速率(Rate)位,保留(Reserved)位、长度(Length)位、奇偶校验(Parity)位、尾比特和业务(Service)位。其中,长度位、速率位、保留位、奇

- 3 -

偶校验位、尾比特构成一个OFDM符号,用信号(Signal)段表示。信号段采用的是BPSK调制,1/2的编码速率。业务位16bit、PSDU,再加上6个尾比特,以及填充比特构成数据(Data)区。其中,信号段的速率位以及长度位决定着数据的比特率,进而决定其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等一系列参数值。

如图2-2所示,OFDM的前导训练序列(Preamble Training Symbol)包括10个短训练序列(Short Training Symbol)、2个长训练序列(Long Training Symbol)。前导训练序列用来做系统的同步、信道估计、频偏估计、自适应控制(ACC)等。前导训练序列后面是Signal段,再后面是Data区。

图2.2 OFDM的符号结构

2.2 OFDM的编程过程

802.11a对物理层的PPDU编码过程给出了详细的规定,编码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产生 PLCP序列。此序列由10个重复的短训练符序列和2个重复的加保护间隔(GI)的长训练符序列构成。10个短训练序列用来进行收端的自动增益集中控制、分集选择、定时捕获以及完成频率的粗同步。长训练序列的作用是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以及进行系统的细同步。

(2) 根据发端的速率位、长度位和业务位,在添加适当的比特得到PLCP头。PLCP中的Rate和Length经过1/2速率的卷积编码,映射成一个单独的BPSK编码的OFDM符号,这与Signal符号的产生类似。为了能及时地检测到Rate和Length,采取在PLCP头插入6个‘0’。由Signal得到一个OFDM符号要经过同样的过程:卷积编码、交织、BPSK调制、插入导频、傅立叶变换,最后是加适当的保护间隔使数据速率达到6Mbit/s。Signal部分不需要扰码。

(3) 根据发端的Rate,计算每个OFDM符号所包含的数据比特数(记为NDBPS)。编码速率(R),每个OFDM子载波中的比特数(NBPSC),以及每个OFDM符号中经过编码的比特数(NCBPS)。

(4) 在业务域(SERVICE)后加入PSDU。并在尾部补‘0’比特使数据段的长度达到

- 4 -

搜索更多关于: 基于802.11a的OFDM仿真 的文档
基于802.11a的OFDM仿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rjqk1gdv99bpag88nz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