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SO4向铜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 ;乙为 。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 。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铜电极: ,总反应: 。
当电路中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 g(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答案 (1)CD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 (4)Cu+2e===Cu Zn+Cu===Zn+Cu 8.125
解析 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氢离子参加反应,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Cu→Zn,溶液中的H向铜片方向移动,SO4向锌片方向移动。乙中负极反应式为Zn-2e
2+
-1
+
2-
-
2+
-
2+
2+
2-
===Zn,转移0.25 mol电子时,消耗Zn 0.125 mol,质量为0.125 mol×65 g·mol=8.125 g。 20.(14分)(2018·江苏海安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氢气体积/mL (标准状况)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 。
1 100 2 240 3 464 4 576 5 620 ②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C.KNO3溶液
B.KCl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③2 min内Y的转化率为 。
答案 (1)①2~3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②0.025 mol·L·min (2)CD
(3)①3X(g)+Y(g)
2Z(g) ②AC ③10%
-1
-1
解析 (1)①在0~1、1~2、2~3、3~4、4~5 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100 mL、140 mL、224 mL、112 mL、44 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原因是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②在3~4 min时间段内,n(H2)=0.112 L/22.4 L·mol=0.005 mo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故v(HCl)=
0.01 mol-1-1+
=0.025 mol·L·min。(2)加入蒸馏水,及加入KCl溶液,H浓度减小,
0.4 L×1 min
+
-1
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A、B正确;C项,加入KNO3溶液,H浓度减小,因酸性溶液中有NO3,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无氢气生成,错误;D项,加入CuSO4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速度增大,且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3)①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
-
Δn(Y)=0.2 mol,Δn(Z)=0.4 mol,Δn(X)=0.6 mol,则Δn(Y)∶Δn(Z)∶Δ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g)+Y(g)
2Z(g);②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3∶1,
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D错误;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均只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③2 min变化物质的量
内X的转化率=×100%=(1 mol-0.9 mol)÷1 mol×100%=10%。
起始总物质的量21.(10分)CH3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已知CH3OH(g)+O2(g)
2(填字母)。
CO2(g)+2H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 b.H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 c.化学变化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一定有能量变化
d.1 mol H—O键断裂的同时2 mol C===O键断裂,则反应达最大限度
(2)某温度下,将5 mol CH3OH和2 mol O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经过4 min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2)=0.2 mol·L,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则CH3OH的转化率为 。 (3)CH3OH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其中负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②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③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 g CH3OH转移1.2 mol电子 答案 (1)cd
(2)0.8 mol·L·min 64% (3)②③
解析 (1)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是一
-1
-1
-
-
2-
-1
个放出能量的过程,a项错误;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H2的生成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b项错误;化学变化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一定有能量变化,c项正确;1 mol H—O键断裂的同时2 mol C==O键断裂,说明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即反应达最大限度,d项正确。
(2)将5 mol CH3OH和2 mol O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经过4 min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2)=0.2 mol·L,说明氧气反应掉(2-0.2×2) mol=1.6 mol,根据浓度的变化量等于化学6.4 mol计量数之比,氢气生成6.4 mol,则4 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v(H2)==0.8 mol·L
2 L×4 min
-1
-1
·min,根据上述分析,反应掉甲醇3.2 mol,则CH3OH的转化率为3.2÷5×100%=64%。
-1
(3)甲醇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①电池放电时,氧气得电子,则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错误;②电池放电时,生成的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正确;③6.4 g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根据CH3OH-6e+8OH===CO3+6H2O,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 g CH3OH转移1.2 mol电子,正确。 22.(8分)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填写下列空白:
-1
-
2-
-
(1)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2)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3)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
(4)2 s时物质B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 (1)0.3 mol·L·s (2)0.15 mol·L·s (3)30% (4)25.9%
解析 2A(g) + B(g)
-1
-1
-1
-1-1
-1
2C(g)
起始浓度 2 mol·L 1 mol·L 0
变化浓度 0.6 mol·L 0.3 mol·L 0.6 mol·L 2 s时浓度 1.4 mol·L 0.7 mol·L 0.6 mol·L 0.6 mol·L-1-1(1)v(A)==0.3 mol·L·s。
2 s0.3 mol·L-1-1
(2)v(B)==0.15 mol·L·s。
2 s0.6
(3)A的转化率为×100%=30%。
2
0.7
(4)B的体积分数=×100%≈25.9%。
1.4+0.7+0.6
-1-1
-1
-1
-1
-1
-1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