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 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5.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7.下图是同学们所画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8.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物理量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改善上课效果,常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11.寒冬,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常爆裂的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结冰时,______减小,_______增大所导致的。
12.“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予以矫正。
13.朝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实验时烧杯中加入的水是______(热水/温水/冷水).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实验中冰块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所用的时间为______min.
14.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水(5℃) 水(15℃) 水(20℃) v(m?s﹣1) 1450 1470 1480 介质 海水(25℃) 冰 铁(棒) v(m?s﹣1) 1531 3230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_____米。
1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
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度,_____(选填“CD上端”或“CD下端”、“AB左端”或“AB右端”)为空气。
三、计算题
17.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18.如图所示,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一辆汽车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前30km,又用了36min通过后面的25km,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明和小红在放学回家途中,小明捡到一块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他们都想知道这石块可能是哪种矿石?于是他们各自提出一套测量这块小石块密度的方案。
小明: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然后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最后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立即放在天平上测出石块的质量。
小红:先将小石块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然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最后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
(1)你觉得_______的方法更好,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他们讨论确定方案后开始实验,他们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
后,发现如图所示情况。
①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横梁再次平衡。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1所示的方法来称量小石块的质量,小红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犯了“用手直接拿取砝码、________、游码未先移至0刻度线处”三个错误。
③小明改正错误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称量的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小红用如图3所示方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记下该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
20.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3
3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上。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1.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具有________特点;
(2)为了便于观察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关于玻璃板前后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否点燃,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华发现在桌面上无论移动蜡烛B,均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