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中蒋晓红《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2013-04-11 15:41:2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54次 评论:0条
咬文嚼字品诗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省考试说明要求及考情。
2、掌握炼字的作用及考查方式。(重难点)
3、规范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重难点)
4、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安排】
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践行271高效课堂模式,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课前预习】
1、预习《步步高》P121~124,掌握炼字相关知识点。
2、真题演练(2008,天津)《山居即事》,“遍”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见导学案)
1、2013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这些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查。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2、考情综述:
安徽省自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考试题型固定,都是两道主观表述题,一个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个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各4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一个重要考点,包括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三个角度,其中炼字考查得最多。安徽省2008、2012两年考查了炼字,去年高考,安徽、辽宁、湖北、四川四省考查了炼字。
3、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1:请赏析××××字的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
考查方式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先找出关键字,再按步骤鉴赏。
考查方式3:××与××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先表明自己观点,再按步骤比较鉴赏。
4、学习目标:
(1)明确考查方式;(2)掌握炼字好处;(3)规范答题步骤。
明确了考查方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掌握了炼字的好处,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字的妙处。学会规范答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尽量避免失分。
二、故事导入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妹妹,她才思敏捷,经常与哥哥对诗取乐。聪明人脑门大呀,苏东坡就嘲笑她:“未出庭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当即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这真是世界上最长的脸啊!
在一个微风轻拂、淡月朦胧的夜晚,兄妹二人和黄庭坚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就给二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两句五言诗。请你猜一猜,下面三组词,哪个作“腰”最美?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摇/映,舞/隐,扶/失)
三、诗眼好处
扶:弱柳扶风,情意绵绵
失:梅月一色,相互交融
鉴赏(学生分析后明确):
“摇”“映”二字,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舞”“隐”二字略胜一筹,因为“舞”
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但“扶”和“失”字却是最妙。因为拟人化的“扶”字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而“失”字则更准确地写出了梅、月融为一体的情景。
《红楼梦》黛玉出场: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