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自考2008-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历年论述题及答案打印版(精校无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39: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的超额利润构成。(3分)

(2)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2分) (3)级差地租形成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分)

(4)级差地租的源泉: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3分)

2010年10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 0分,共20分)

46.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2008.4)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

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4分)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分)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

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聿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4分)

47.试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2010.4,2010.7)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3分)当时的资

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分)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

度的思想体系。(3分)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整体上丧失了其历史进步性。(2分)

2011年1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1分)二者的统一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

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2分)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2分)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

(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对科学硏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

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被偶然现象所迷惑。(2分)第二,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2分) 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科学概括。(3分)

(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可归纳为: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分)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分配原则。(1分)

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2分)

第五,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分)

2011年4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

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2分)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2分)一般说来,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分)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1分)只有坚持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2分)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1分)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3分)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分)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

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3分)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

分)

2011年7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是不是真理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3)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4)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认识、思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捡验。 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有其历史必然性。

(2)这些国家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3)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它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获得了革命的成功。 (4)这些国家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2011年10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生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2分) (2)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分)“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1分)

(3)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循环往复,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3分)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巩固执政地位、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重大意义。(2分)

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大量“过剩资本”,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必须向外输出资

本。这是资本输出的必要性。(3分)

(2)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在于,这个时期经济落后国家的商品经济已有所发展,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基

础设施建设也有一定发展,这都为输入.资本提供了条件。(2分)

(3)对于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外资的输入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输入,

促进了这些国家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外国势力的侵入也给输入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受到外国资本的剥削,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等。(3分)

2012年1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签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替。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

进行的。改革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基力冲突的形式。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渐进地进行的。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2010-01)

2012年4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

无知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当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然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1)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化不断发展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3)原因: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第二,国家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第一,生产全球化。第二,贸易全球化。第三,资本全球化。

2012年7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

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

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47.试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指的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投入生产中,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再生产过程。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第一部类资本家

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即(Iv+△v+m/x)= II(c+△c)

(3)由这一基本条件引申出两个派生条件:

①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 (c+v+m)= I (c+△c)+ II (c+△c).

②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即II(c+v+m)=I (v+△v+m/x)+ II (v+△v+m/x)。

全国自考2008-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历年论述题及答案打印版(精校无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rst04u4ju3y3j84vsq02xzhu2kzn0009u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