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关东人士].诸公[年长者]以(因)此翕然(异口同声)称[赞]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势)和(应和)承(奉承皇意)意,不敢甚[进一步]引[引出明确表示]当否。及晚节[年],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耗费]多,财用益匮(乏)。庄任人[保举]宾客为[担任]大农僦人[承办运输],多逋负[亏欠]。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揭发]其事。庄以(因)此陷(构成)罪,赎[用钱赎罪后]为庶人。顷之,守(暂代)长史。上以(之)为老,以(让)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在任上)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罢官],家贫,宾客益落[零落]。及居(官居郡守)郡,卒后家无余赀财[财物]。庄兄弟子孙以(因为)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发语词]以郑之贤有势/则(省谓语:有)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满门]/及废[被免职]/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写上大字]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也这么说],悲[悲哀啊]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僦,运送。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9
A.字,十八岁成年加冠时起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男:20岁成年加冠。】
B.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争,如汉武帝。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外的六国领土。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庄热衷交朋结友。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郑庄推荐贤士能人。每次上朝,向皇上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老之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生活清廉节俭。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1)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治”“仰”“馈遗”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2)(郑庄)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名”“进”“进于上”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10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②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鶡(hé)冠:传 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6 分)
14. A【解析】“强饮”理解有误。应是“勉强吃一点饭”的意思。故选 A。
15、①年老体衰,从“老年花似雾中看”可以看出诗人年老体衰、老眼昏花;②漂泊流浪,从“ 淹留潭州”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在外;③穷困潦倒,从“萧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 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 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家安危;⑤落寞失意,从“鹖冠”看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6.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11
(3).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搞好自身脱贫致富、发展好当地农业种植的同时,我时刻关心着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义无反顾地与两户贫困户结对认亲进行帮扶,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管理及销售经验 。现在,拥有 的他们,收入来源得到了稳定保障。根据日喀则市脱贫计划,南木林县摘帽年限是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探路灯”,要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要注重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培育出具备一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农牧民群众,才不会被 、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才能带动南木林县的生产发展,提升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助力脱贫攻坚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倾其所有 一技之长 迫在眉睫 日新月异 B.倾其所有 一日之长 亟不可待 日渐月染 C.倾囊相授 一日之长 亟不可待 日渐月染 D.倾囊相授 一技之长 迫在眉睫 日新月异
17.倾其所有:比喻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倾囊相授:形容倾尽其所有。把全部东西(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拿出来给你。也指把所有的知识、技能都传给学生、一技之长 :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一日之长:指比别人稍强的长处。指比别人稍大的年龄。资格老的自谦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亟不可待:形容心情急切或形势紧迫。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渐月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党员这个关键要抓住 B.与是否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关系很大 C.一要抓住党员这个关键 D.关键是要抓好党员 A、B、D三项都与后文“二要……”句式不一致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