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序的定义:
1.什么是语序?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语序是汉语里的主要语法手段。语序变动,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比如:我们同意/同意我们 我教你/你教我
2.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比如“我上课。”“他打球”“我们爱祖国。” 二、古代汉语的语序是什么样的? 1.首先请同学们看以下例句:
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语序格式是:主语+谓语+宾语
那么,古今汉语的语序是否是一致的呢?根据对古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古汉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是,在上古汉语,尤其是先秦文献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这些语序有些是临时性的移位,有些则是隶属于语法规则的范畴。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着重来了解那些古代汉语中隶属于语法规则的特殊的语序。
2.请看第一组例句:
请以遗之。
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假设1:否定句中的宾语要前置?
3.请看第二组个例句: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韩非子·外储说下》)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假设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需要前置,普通名词作宾语时,不前置?
4.请看第三组例句: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5.结论:在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当人陈代词或指示代词作宾语时,宾语位置要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但其中有例外的情况。其中人称代词作宾语时的例外较少,语法规则比较严
格;指示代词“之、是、此”等作宾语时,因词而异。
具体表现为: (1)“之”:当否定词是“未、莫”时,一般要前置,不前置的极少; 当否定词是“不、毋”时,一般不前置。 例句:国人莫之服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是、此”与“之”相反。不前置占优势。以“此”为例,根据对先秦18部文献的统计,“此”在否定句中作宾语前置的只有6例(都是用“不”来否定),不前置的有56例,其中,用“莫”来否定的都不前置。如以下例句: 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孟子 公孙丑下》)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左传》) 莫如此,不从其伍之令。(《国语 吴语》)
6.总结:用下图描写语法规则:
(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 条件:1.由代词作宾语。
2.人称代词一般前置,例外较少。
3.“未、莫”+指示代词“之”一般前置,例外较少。 4.“不、毋” +指示代词“之”一般不前置,例外较少。
5.指示代词“是、此”一般不前置,其中“莫”+“是、此”无例外。
三、发 散 性 思 考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逐渐后置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考虑: 1.否定词的变化。
2.语言发展,历史演变的问题。
四、作业
请搜集所学文选中的否定代词前置句子,并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