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法人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报告。
3、安全管理员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4、公司各科室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5、财务室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6、生技处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二、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任副组长,各科室为成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经营科,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五、隐患的报告
1、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职工报办公室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办公室报副经理。 六、报告形式
1、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2、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办公室,一份科室自己留底备查。(详见隐患报告登记表)
3、公司各科室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 七、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1、各科室发现或接到职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科室隐患排查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科室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科室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公司副经理,由副经理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办公室提交公司经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办公室应进行监控。 八、档案建立
办公室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九、奖惩
1、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2、根据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50-1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办公室申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3、各科室对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4、对发掘事故隐患不力,而又发生事故的科室将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5、发现了事故隐患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6、对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经查实报经理处理。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二0一0年八月五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