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立面)史书记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部族曾在这里居住与活动,在郑州新郑和新密保留有大量黄帝的遗迹和传说。 (二)王畿地区 国都所在(08、09立面)
夏商周三代,郑州地区长期处于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夏代曾都于阳城(今登封告成镇王城岗)、斟寻(今巩义境内)。商汤建都于亳(今郑州商城遗址),经历10王189年。商仲丁迁都于隞(今市区西北小双桥遗址),经历两王26年。西周郑州地区建有管、密、祭、郐等国,是周王朝管辖的中心区域;东周时期的郑国、韩国先后建都新郑500多年。
唐宋时期,郑州毗邻京都洛阳、开封,许多王亲重臣葬于北邙;后周皇陵臵新郑,葬三帝一后;宋陵臵巩义,有七帝八陵,规模宏大。清代,郑州曾两度为直隶州,直属清廷管辖。 顶部造型:
上面这个造型来源于伏羲所绘的八卦图,伏羲在洛汭之处,也就是今巩义市的伊洛河入黄河的地方,看到清清的洛河流入浑浊的黄河中,在河口形成了一个半清半浊的旋涡,伏羲据此所绘,产生了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八卦图。 立柱造型:
来源于商代仲丁迁建的隞都(今市区西北小双桥遗址,石佛镇)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构件。
(三)兵家必争之地 (10立面—2)
“得中原者得天下”。郑州位居中原腹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指图解说,!必说)
!公元前209年,吴广率起义军与秦军决战于荥阳敖仓。
!汉初“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指图解说)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北方。(指图解说) !公元621年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一举击溃窦建德10万之众。(指图解说)
公元1140年岳飞北伐,与金兵在郑州城下激战,一度光复郑州。
5
公元1635年,13家72营农民军的 “荥阳大会”,成为推翻明朝统治的一大转折点。
(四)中原水陆交通要道(10立面—2)
郑州地理位臵重要,素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 商代郑州,作为商王朝的都邑,是全国陆路的中心枢纽。
!春秋时开凿鸿沟、隋代开凿通济渠,连接黄河中下游主要河流,形成统一的水运河网。(指图解说)
!隋唐时的管城驿是洛、汴间唯一大驿站,郑州是从长安通往东南、山东等地的必经之地。(指图解说)
五代北宋,郑州紧傍京都、扼守黄河要津,成为南北经济交融的交通要冲。
!明清时期,郑州陆路运输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通往四面八方的交通枢纽。(指图解说) (五)灿烂文化享誉华夏
(10立面—2)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651处(占全省的13%),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
在中国古老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
6
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指《混元三教九流图》解说:最能说明登封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核心基地是这幅立在少林寺的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教合一碑”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此图从整体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面是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体现了三教合流,一片和睦的思想宗旨。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指周围图解说):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名儒都曾在此讲学,是宣扬儒家思想的场所。
少林寺是大乘佛教的禅宗祖庭。 中岳庙是著名的道观。
这三处古建筑群聚集登封,也再次说明登封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核心基地。
(11立面场景复原)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名儒都曾在此讲学。泥塑《问道嵩阳》,再现了当时讲学的场景。
(12立面)郑州人文荟萃,才子辈出。2008年,郑州评选出了“十大历史名人”。(点人名即可)
实物:杜甫、白居易的线装古籍、《营造法式图录》 视频:
1.嵩山历史建筑群(5分钟)
2.天地之中——嵩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140分钟) 3.康百万庄园
7
(13立面)展示的是郑州的其他主要地面古建筑遗存。其中石窟寺、唐三彩遗址、康百万庄园都在巩义境内,其他几处在郑州市区。
实物:《黄庭坚忆故乡诗碑》碑拓
此碑位于嵩阳书院碑廊。黄庭坚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善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宋襄共称四大家。
【第二展区 铁路交会】
解 说(14、15立面):
清朝末年,郑州只是一座人口不足2万、城区面积仅2.23平方公里的小城。20世纪初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一跃成为中原交通枢纽和著名商埠。铁路开启了一个新的郑州,由此,郑州又被称作 “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是最早的火车头模型。
(指图解说)这里展示了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在中国的一名波兰籍铁路工程师斯卡尔贝克拍摄的汴洛铁路(今陇海线)沿线郑州当时的风土人情照片。
(指实物解说):
!1.两广总督张之洞《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一史馆仿真件、修建芦汉铁路的奏折、腹省:内陆省份)
!2.1889年,清礼科给事中张廷燎关于修建芦汉铁路黄河桥有关事项的奏折(一史馆仿真件)
!3. 馆藏民国四年《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
!4. 馆藏民国四年《郑县志》(京汉铁路和汴洛铁路交汇图两张) 5.《郑州邮政志》P 27(记载:当时,陇海铁路向东至徐州开始邮运,全长467公里,上海发出的邮件34小时可以抵达郑州。郑州车站的邮运由此开始。)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