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b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c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c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1°/日。
(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约23.5°。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1.假设目前的黄赤交角变为30°,则下列地区的范围缩小的是( ) A.热带 C.温带
B.南寒带 D.北寒带
解析:选C。黄赤交角变为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温带范围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是( ) A.春分 C.冬至
B.秋分 D.夏至
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2.D 3.D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节气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 赤道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 — 南半球 北半球 (2)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北半球):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移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