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共享经济低成本、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共享经济规模扩大的必然条件,因此共享经济一
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D. “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不再依附传统商业组织,再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依附共享经济平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8~12 题。(15 分)
上梅直讲①书[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 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B. 非左右为之先容.C.
宰:掌管。 游:交往。 容:介绍,推荐。徒:弟子。
D.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皆天下之贤才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B. ①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
C. ①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 .
②小学而大遗 .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非亲旧为之请属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
10.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 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
5
道也轼愿与闻焉 11. 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
乐。 B. 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 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 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脱颖而出在于写
四.(14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在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在这座堡垒中,他们优哉游哉。即便布衣蔬食,即便官场失意,依旧坦荡挺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 ” 一 句 描 写 了 他 拄 着 拐 杖 出 去 走 走 , 随 时 随 地 休 息 的 悠 然 。 苏 轼 《 赤 壁 赋 》 中“②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短暂无常,他却达观处之;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③ ,惟有幽人自来去”记叙了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温庭筠《菩萨蛮》中“④ ,画船听雨眠”描写了江南水乡和民居生活的惬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 ⑤ , ⑥ ”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之处,更能表现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 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活动标识”。请指出活动
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6 分)
6
2020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基础测试答案及解析
A【解答】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连绵不绝”多用.1
于山脉,“绵延不绝”适用对象比“连绵不绝”广泛,除可用于山脉外,还可用于文化、传统、子孙后代等。空一用于“优秀传统文化”应选择“绵延不绝”。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褒义词)。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用于“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应选择褒义词“殚精竭虑”。倾其所有: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物质上的或者精神上的)无私的奉献出来。倾囊相授:把所有的技能、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用于“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应选择“倾其所有”。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用于“文化发展繁荣”应选择“推动”。所以答案为 A。
D 根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2
精神命脉,非“重要源泉”,据此可排除 A.B.根据先说中国再说世界的逻辑习惯,B 项不正确。C.“站稳脚跟的重要源泉”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所以 C 错误。所以答案是 D。 D 括号中的内容是解释“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3,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据此可排除 AB.根据括号后面“他们有的……”,可知 D 项与之衔接自然。所以答案为 D。 C 解析:“万世之师表”指孔子;“三顾”是指刘备三顾茅庐,可知②对应诸葛亮;“忧乐.4
关乎天下”可联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丹心照古今”可联想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5.D(A 项“而其他的经济形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文无据。B 项“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表意绝对。C 项“但其增长率自 2013 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判断错误) 6.C(强加因果,文中不能看出两者的因果关系)
7.B(“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 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与文中“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的观点可以形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8.答案:D
解析:D 项,徒:一类人。9.答案:A
解析:A 项,都是助词,的。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项,代词,代自己/助词,无义。D 项,介词,替/动词,认为。 10. 答案:C
解析:“而位不过五品”有转折意,其前宜断开;“其容色……”“其文章……”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其他根据句意可断开。 11. 答案:A
解析:③原文后“亦何以易此乐也”,可见这不是作者认为快乐的事;⑤是说作者求禄之状。12.答案:C
解析:“不为世俗之文”意思是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 13(1)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岩扉松径长寂寥 ④春水碧于天 ⑤(而)浮生若梦 ⑥为欢几何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4.【答案】
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庆典活动主题。(核心元素两个,2 分)②活动标识中,“70” 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视觉效果 2 分)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或整个图案呈鲜红色,既与国旗的颜色一致,也增加了喜庆色彩。)(意蕴 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中的《鸱鸮》,读到《尚书》中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自然地笑着说: “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掌管。”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以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往,并且和他互相切磋。后来年龄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人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我,因此我才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替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 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