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人善用的艺术。也就是用人用其德才,不受名望、年龄、资历、关系亲疏所干扰。 (2)量才适用的艺术。帮助职工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位置。
(3)用人不疑的艺术。对委以重任的员工,应当放手使用,合理授权,使他们能够对所承担的任务全权负责。
4.构成管理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3)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 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等等。 (5)文化教育环境。 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五、论述题(10分)
1.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为什么?
答: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4分)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3分)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3分)
六、案例分析(10分)
优秀企业家马恩华是河北省保定棉纺厂厂长,在他上任之初,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有2000多名职工要求调走,另谋出路,即使来上班的职工也心不在厂里。马恩华没有怨职工。他说:“职工涣散,关键是领导没有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领导越要关心群众的疾苦,职工才能和企业共度难关。”他任厂长的第二天,就到职工反映较大的食堂去和食堂管理人员研究如何提高饭菜质量。他让厂工会建立职工家庭经济、住房条件、健康状况等小档案,他定期调阅,实实在在地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忧。他赢得了职工的信任,也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10年努力,不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勃勃生机,而且使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1994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1984年的10倍。
马恩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财富,而他当厂长十几年间,始终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动心,生活待遇不特殊,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这位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 问题:
1.马恩华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带动职工,那么领导的影响力都包括哪些方面呢?(5分)
答:有法定权力,即权利性影响力(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等)和自身影响力(品德、学识、能力、情感)两方面组成。(5分)
2.案例中提到了马恩华以情动人,激励职工的事例,主要是运用了精神激励方法,请问,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哪几种?(5分)
答:目前企业经常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
(1)目标激励法。目标是企业及其成员一切活动的总方向。企业目标有物质性目标,如产量、品种、质量、利润等,也有精神性的目标,如企业信誉、形象、文化,职工个人心理方面的满足。
(2)环境激励法。据调查发现,一个人人相互尊重、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励职工安心工作,积极进取。
(3)领导行为激励法。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4)榜样典型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有了榜样,职工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
(5)奖励惩罚激励法。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评或惩罚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5分)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优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 C )的重要性。
A. 计划 B.领导 C. 协调 D. 指挥 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B )。
A. 复杂人 B.经济人 C. 社会人 D.古典人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B )。
A. 科研部门 B.军队 C. 学校 D.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C )。
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 预算 D.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D )。
A. 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C )。
A. 12500件 B. 25000件 C. 20000件 D.40000件 7.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C )。
A. 权责利关系 B. 实现企业目标 C. 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8.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是:( D )。
A. 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 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 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 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9.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A )。
A. 纵向信息沟通 B.横向信息沟通 C.斜向信息沟通 D.非正式的信息沟通
10.比较马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C )。
A. 生理和尊重的需要 B.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安全和部分归属的需要 D.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错。将“企业再造”改为“企业战略” )
2.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错。将“程序化决策”改为“非程序化决策”)
3.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做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所以,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只考虑计划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即可。(错。还应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4.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管理革命》一书,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错。将“管理革命”改为“管理实践” )
5.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错。“正比例关系”应为“反比例关系” )
6.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分工协作关系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 对)
7.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错。将”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改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
8.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的成功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以及由此而确定的领导风格。即随机制宜领导理论。(错.将“随机制宜领导理论”改为“情境领导理论” )
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错.将“一般职员”改为“主管人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
10.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制定控制标准、分析控制标准和衡量工作绩效。(错。三个步骤为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纠正偏差。)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2分)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分级原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整体效用原则。(4分)
2.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