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看法和领悟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具有多元性。相关的理论有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但是严格的来说区位论是经济地理与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理论,而不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特别是今天我国大多数地理学者接受地理学三分法的情况下,狭义人文地理学已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在以上各种理论中,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论又包括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和谐论。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然后是生态论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由此产生了和谐论,并逐步得到全世界的确认。可以说人地关系论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审视的进步,并逐步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链条,或许未来面对新的问题还会有其他的理论思想出现,但是当下的人地关系论思想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做出科学的指引。
在谈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时,必须从其哲学方法论为出发点,进而延伸至科学研究具体方法以及相关技术和手段。哲学方法论主要有四大块: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与此相对应的具体方法有观察归纳法(区域考察、社会调查、文献查阅研究)、空间模型法(地理模型、空间分析)、社会行为法(现象学方法、时间地理学方法)和系统结构法(地理相关法、系统分析方法、社会生态学方法)。
由于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地关系内容十分复杂,因此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各种方法论的交会,具有多元性。在研究自然层次上面应该采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区位规律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就可采用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而对于那些文化历史方面的人文现象则需采用人本主义研究方法。然而每种方法论适用于某些方面,也都具有局限性,所以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需要博采众长,加强跨学科的交叉学习。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具有多元性,而且在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时间序列上不断充实、完善、科学。在研究人地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理论与方法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而逐步深入,并且指导着人类在处理人地关系问题上作出科学的抉择,使人与环境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