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九课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遵守法律”和“维护权利”两个重点展开,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话题的学习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法律指导日常行为。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法治的内涵,掌握了一些法律规定,能够将生活中的现象对应到法律中,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本话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习运用法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使学生掌握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法律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法、用法维护权利。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守法不违法。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教材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态度和方法。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法维权有途径。本话题帮助学生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学习依法维权的方法。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依法维权的意识,遇事时想到用法律维权,本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维权的有效途径,在能力范围之外主动寻求帮助,在能力范围之内积极采取行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知晓许多不良行为,但并未将这些行为提升至违法的高度,也认识不到自己有“不触犯法律”的义务。六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接触了许多生活情境,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在权利受到侵害,或是遇到纠纷时,学生很难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对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和职责有初步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等功能与职责;学习搜集证据的相关方法:摄像、录音、签订合同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应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中,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今天我们将视角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扩展至未成年人及普通公民的普通权利,一起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本课有三个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话题: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吕慧娴。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二、用法律维护权利 (一)知晓法律
1. 教师出示材料一(多媒体画面+配上画外音):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2.学生观看后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你是怎么认识事例中不同人物行为的?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吕慧娴积极寻求各方保护,维护自身权利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可以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权利。
4.请同学们阅读P82页正文,并思考: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有哪些?
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PPT出示未成年人的权利大致有以下16种: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
刑事豁免权、隐私权、受保护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6.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不能通过协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