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教材解析
二语组 王珍珍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低年级学段的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与以前的集中识字单元不同的是:本次集中识字中,没有简单地安排归类识字,而是安排了两篇短文《汉字》、《一个字》和识字活动“识字方法交流会”、“猜字谜”等。 二、单元教材要点
《汉字》一文通过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文字的情感,体会民族文化。与此同时,在本文的学习中,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画生字”。劳动其他内容的安排,则是对低年级学段识字方法的总结及应用。 《一个字》这篇课文是一个谜语故事。只应作为游戏类材料阅读。学生猜出谜底后,应对照谜面分析一下为什么谜底是“口”字。 三、学生学情
教学本单元内容重在识字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上。可以在学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曾经运用的和刚刚学习的识字方法。也可以组织多种识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进一步提高识字兴趣和能力,增强识字自信心,为进入中年级奠定基础。
《汉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照汉字发展的历史过程介绍了汉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汉字是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能从汉字的演变中体会到汉字的发展同中国的历史并行。
2、认识到17个生字,会写出10个生字,训练学生画出不认识的字。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汉字是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能从汉字的演变中体会到汉字的发展同中国的历史并行。 四、教学建议
1、可以从猜字谜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在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出示各种字体的字,有象形字、小篆、隶书、楷体。介绍题目下面的6个马字。
2、课文上建议反复阅读。本文内容时间跨度大,文字学概念较多,生字相对偏冷,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都给阅读带来较大困难,教学时应组织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3、在能够认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首先带学生对照18个“马”字自读,理解课文。然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4、在教学上防止只从结构上分析课文内容,侧重谈汉字的演变史,而应引导学生讨论汉字的特点。
5、生字的学习。注意“骨”字的上面笔画。“容”字下面的“人”要伸进“八”字中间才好看。
识字交流会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三册识字方法的总结。它总结了识字的步骤和方法,解决了独立识字应该 “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以
前我们提倡“四会”----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现在我们提的是 “认、想、写、用”,四方面的次序也根据实际识字过程重新排列。
教学建议:
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识字的方法呢?(有看字型认
字,借助拼音认字,问别人,查字典,猜字法,联系上下文识字??)
2、既然我们学了这么多的识字方法,你能举些例子来说明你是怎样认识一个生字的?(学生汇报)
3、今天我们就要对认字方法进行总结,我们开个识字交流会吧。
这部分总结了近两年来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将其综合成能够实际运用的独立识字的步骤----先挑生字再识字,识字的步骤是“认—想—写—用”,这与过去提倡的“四步同步”内涵有所不同:更突出识字的步骤,更突出识字的方法。
《一个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谜语故事。历史上确有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其人,而且他们也的确是著名的文人才子。但是这篇故事却是民间传说,故事里有的谜语也是编者编的,这篇文字只应作为游戏类材料阅读。 教学目标:
1、读谜语故事,能猜出字谜。认字14个,写字10个。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编字谜。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是一个谜语故事,只应作为游戏类材料阅读。教学本课是可谜语导入。结合课本64页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几则谜语,看谁聪明,能把它们猜出来。
本课教学重点不在分析人物,而在识字。本课的生字,用“认
---想---写---用”的步骤独立识字,一定要让学生练习独立识字。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只独立完成部分识字任务,还可以互帮互学。重点指导“互”的笔画笔顺,“酒”字引出酉字旁,酉字旁的字多与酒、发酵有关,如 “醉、酝、酿 醒”等。
故事中祝枝山的谜面从时间上讲,“商、周、秦、汉、唐、宋、明”大体是我国古代朝代的历史进程,学生记住有好处,可要求学生背下来,顺序不错。唐伯虎的谜面从人讲,文征明的谜面从方位上讲,酒店老板的谜面从动作上讲。四组“有”“无”的内容,都是字义两两相对(有的是反义词)的词语-----古代和现代、善和恶、智和愚、听和看、左和右、后和前、中间和外边。
课后有个思考题:读完这个故事,你猜到谜底了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请你也为这个字编一个谜语。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巩固旧字和扩展认字的目的。
“虎”字的部首是虎字头。“秦”查禾字旁,“善”查中字旁,“甘、互”查难检字表,“甘”五画,“互”四画。
用“口”字编字谜,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要求:谜底是“口”字;至少有一有一无两句话;有什么、没有什么要能“对”上。可以组织小组间的比赛,把自己编的写下来。还可以再组织学生猜出其他字的字谜,编字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