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污泥含水量和pH (相同样品中)2天后1 kg污泥中剩余石油含量 自我调节能力
[重点选做题]
1.[2018·陕西长安一中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能量
D.化能合成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中获取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
【解析】 ATP产生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伴随有ATP的生成,A错误;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正确;叶肉细胞中,葡萄糖合成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C正确;化能合成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中获取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土壤中的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D正确。
【答案】 A
2.[2018·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卷]“钠钾泵”(钠钾转运体)位于细胞膜上,每消耗一
++
个ATP分子,可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B.泵出Na和泵入K的过程为主动运输
C.钠钾泵保持了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离子分布
++
D.泵出Na和泵入K使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 钠钾泵是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载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项正确;每
++++
消耗一个ATP分子,可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由此可推知泵出Na和泵入K的过程为主动运输,保持了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离子分布,B、C项正确;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
++
于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两侧产生外负内正的暂时性的电位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D
3.[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
A.“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
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解析】 “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A项错误;“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由于胃中的pH过低,导致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但“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活,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项错误;“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酶的活性减弱,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但“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C项错误;“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性,D项正确。
【答案】 D
4.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下列与图示反应类型相符的生理过程是( )
A.核糖体上多肽链的合成 B.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
C.线粒体内[H]的还原
D.肝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
【解析】 图示为酶催化的分解反应。核糖体内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属于合
酶
成反应;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属于合成反应;线粒体内[H]的还原,即24[H]+6O2――→12H2O+能量,属于合成反应;肝细胞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D
5.[原创题]1833年,Payen和Personz从麦芽的提取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了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后来知道这种物质就是淀粉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为研究pH对两种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与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相比,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_淀粉酶在人体胃液(pH=1.8左右)中的活性更高。
(2)在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①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酶,然后一起放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②先分别在试管中加底物,再加在相应的pH条件下保温的酶,一段时间后检测。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应选择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题可知,β-淀粉酶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两个单糖刚好构成麦芽糖,所以该淀粉酶水解淀粉得到的是麦芽糖。从图中可知,在pH为1.8时,α-淀粉酶比β-淀粉酶活性更高。(2)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量越大,酶活性越高。对比两种方案,方案1中酶和底物(淀粉)都没有在每个特定的pH条件下处理,直接让它们混合,这样会导致每个实验组在没有达到设定的pH时酶就开始催化底物了,导致得到的实验结果不是一定在所设定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所以选择方案2更可靠。
【答案】 (1)麦芽糖 α-
(2)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方案②,因为如果酶和底物先混合,还没放到对应的pH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已经进行,会干扰实验结果
6.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_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
(2)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
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 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
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________处理;Hg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_。
【解析】 (1)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2)吸能反应需要ATP
2+
的水解释放能量。(3)据图分析,用Mg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
2+
较高发光强度。Hg处理后会破坏荧光素酶(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下降。
【答案】 (1)ATP 正比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2)吸能反应
2+2+
(3)Mg Hg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2+
课时作业(四)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全员必做题] 1.[2017·海南卷]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通过光反应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B、C错误。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D错误。 【答案】 A 2.[2018·天津南开中学高三试卷]如图所示为生物界部分能量转换关系的图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发生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发生①②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称为生产者 C.③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 D.⑥过程可用于⑤过程 【解析】 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①过程发生在蓝藻的光合片层结构上,A错误;②过程为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葡萄糖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该过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③过程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将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是细胞呼吸过程,因此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C正确;葡萄糖合成多糖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 A 3.[2017·海南卷,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解析】 由题目表格给予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答案】 C 4.[2018·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试卷]下列关于物质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无氧呼吸也可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