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4)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学习形式: 函 授 层 次: 专升本科 学 制: 三 年 应用年级: 2009 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规格要求: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获得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课程:
电工学 机械原理 控制工程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电传动控制 微机原理 数字控制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可编程控制器 四、学位课程:
电工学 机械原理
- 129 -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4)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函授总学时 按学期分配 自学作业 学习学时分配 集中教学 平时面 辅 导 授 课程设计 实考 验 实习 试 学期面授学时分配 一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二学年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三学年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课序 程 类 别 号 课程名称 计划学时 考 考 试 查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公2 英语 共基3 高等数学 础4 计算机基础(一) 课 5 近现代史纲要 6 工程数学 7 工程力学 专8 C语言程序设计 业 基9 电工电子技术 础课 10 机械原理 1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12 机械零件 13 控制工程基础 1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5 机电传动控制 1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7 数字控制技术 18 液压与气压传动 40 80 1 80 160 1 50 100 1 40 80 2 60 120 2 90 180 2 60 120 2 90 180 3 60 120 3 50 100 3 60 120 3 40 80 4 60 120 4 50 100 4 40 80 4 60 120 5 50 100 5 50 100 5 50 100 62 16 80 40 24 16 32 32 24 32 24 24 24 32 24 24 24 24 32 24 24 2 16 2 40 16 32 32 24 32 24 24 24 24 32 24 24 24 24 32 24 24 160 320 1-2 236 118 58 62 86 4 40 40 16 2 24 8 4 8 8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46 6 86 70 70 86 54 86 74 54 94 74 78 74 138 24 16 8 19 现代设计方法(CAD) 60 120 5 20 可编程控制器 专21 选修课 业课 22 毕业实习设计、答辩 合 计 6 74 12周 1300 2600 1880 600 16 52 44 120 144 112 112 104 - 130 -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4)
六、选修课程
序号 1 2 3 课程名称 自动化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开课学期 6 6 6 函授学时 100 100 100 面授学时 24 24 24 学 分 备 注 七、周数分配
学年 学期 序 项目 号 1 理论教学 2 自学作业 3 课程设计 4 生产实习 5 毕业实习 6 毕业设计(论文) 7 考 试 8 入学教育 9 毕业鉴定 10 机 动 学期小计 寒 暑 假 合 计 一 1 5 13 1 1 20 7 27 2 5 14 1 1 21 4 25 3 5 14 2 1 20 7 27 二 4 5 13 1 1 21 4 25 5 5 14 1 20 7 27 三 6 2 4 2 10 1 1 1 21 21 总 计 152 八、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及与理论课比例 项目 1 2 3 实验实践课程 4 5 6 7 8 9 理论课程 合计 - 131 -
名称及内容 实验上机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及答辩 开课学期 6 6 周数 2 10 学时 52 16 80 400 总学时 比 例 548 29% 1300 1848 71% 100%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专升本教学计划(4)
九、课程时数分配比例
序号 1 2 3 合计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学时数 740 880 980 2600 学分数 百分比 28% 35% 37% 100% 备 注 十、毕业标准: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或考查)合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十一、说明:
1、具有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大作业)的课程,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大作业)由任课教师协调安排。
2、所有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成绩,考查课以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计成绩。
3、课程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4、有实验课和有课程设计及大作业的课程只计一个总成绩,总成绩中实验课(课程设计及大作业)与理论课的比例有由相应课时比例决定。
5、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共同计入毕业答辩成绩。 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必须通过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计划制定教师签字: 制定时间 年 月
教学管理负责人签字: 执行时间 年 月
- 13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