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神经冲动的传递.④过程产生的物质可与钙离子通道结合,推测图中的抗原与 钙离子通道 具有相似的结构,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免疫功能异常中的 自身免疫 病. (2)神经递质被递质小泡膜包裹的目的是 避免神经递质被酶分解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 胞吐 方式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填结构或成分)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由正变负 .
(3)图中甲细胞是 B淋巴细胞 ,①过程还需要 吞噬 细胞参与,③过程除了生成乙细胞外,还能生成 记忆 细胞.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乙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故乙是浆细胞;甲受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分化成浆细胞,则甲是B淋巴细胞.抗体与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钙离子传递,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障碍.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钙离子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的钙离子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加速 钙离子通道神经冲动的传递.④过程产生的物质抗体可与钙离子通道结合,推测图中的抗原与钙离子通道具有相似的结构,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免疫功能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 (2)神经递质被递质小泡膜包裹的目的是避免神经递质被酶分解,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负.
(3)图中甲受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分化成浆细胞,则甲是B淋巴细胞.①抗原刺激T细胞的过程还需要吞噬细胞参与,③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除了生成乙浆细胞外,还能生成记忆细胞. 故答案为:
(1)加速 钙离子通道 自身免疫
(2)避免神经递质被酶分解 胞吐 受体 由正变负 (3)B淋巴细胞 吞噬 记忆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突触结构和自身免疫病,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9.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 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
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左右.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 显 性,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分离 定律.
(2)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 显性纯合致死 . (3)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 不能 (填“能”或者“不能”)稳定遗传.
(4)若种群中黑色皮毛小鼠个体占25%,则黑色皮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62.5%(或)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由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解答】解:(1)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2:1),可以看出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该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
(2)由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中黄鼠的比例为2,可以表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3)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色皮毛小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4)若种群中黑鼠(aa)个体占25%,黄色(Aa)个体占75%,则a的基因型频率为62.5%. 故答案为: (1)显 1 分离 (2)显性纯合致死 (3)不能
(4)62.5%(或)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10.如图甲是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能量金字塔(Ⅰ~Ⅳ表示营养级,E1,E2表示能量),图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B、D (用字母表示).图甲中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形式进行循环,B 不一定 (“一定”或“不一定”)是第二营养级.
(2)图乙中的凡是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该能量的散失与图甲中的 ③ (填序号)有关.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
(3)图丙说明,在某生态系统中,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 小 ,x和y呈 正 (“正”或“负”)相关.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它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分析图甲:该图是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呼吸作用. 乙图中,E1是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其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光能,E2表示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差;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解答】解:(1)图乙中Ⅰ表示生产者,Ⅱ、Ⅲ、Ⅳ均表示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B、D.图甲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两个过程中碳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B表示消费者,不一定是第二营养级,也可以是第三、四营养级.
15
(2)图乙中的凡是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该能量的散失与图甲中的③呼吸作用有关.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
(3)图丙说明,在某生态系统中,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越大,表示干扰程度越大.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干扰程度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x和y之间是呈正相关的.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它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B、D CO2不一定
(2)③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 (3)小正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合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分析曲线图,明确y可代表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而x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三、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蓝莓为实验材料,设计相关实验,大致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蓝莓外植体的消毒通常用到体积分数为70%的 酒精 ,①过程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为 1:1 ,以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①和②过程分别叫做 脱分化 和 再分化 .
(2)培养蓝莓外植体的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 琼脂 ,常采用灭菌法.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 性质 和使用量,同时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萃取过程宜采用 水浴 加热方式.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除去不溶性杂质 .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