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知识点总结 奋斗小博士平平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1.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神经生理机制。研究心理过程和人格形成、发展与变化规律。
2. 通过对人的行为特征的 观察、描述、预测、调控 来揭示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 3. 心理学是自热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间学科和边缘学科。
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三.心理现象构成的要素:心理过程和人格(属于心理现象)。意识和注意(属于心理状态)。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有机整体的心理活动。
2. 人格(倾向性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三观;
个性心理学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① 人格: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② 需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 失衡状态 而引起的 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原因。 ③ 动机:需要的驱动下而产生并趋向预定目标的 心理动力。功利性强。 ④ 兴趣: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心理倾向。
⑤ 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倾向各不相同。儿童时期更多的是兴趣;青少年时期已经可以树立自己的理想,可以为了理想牺牲自己的兴趣;青年后期以及成年期主要是三观决定了行为。
⑥ 世界观:心理倾向最高的表现形式和最高调节器。它集中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质。
⑦ 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活动中形成的 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⑧ 能力: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⑨ 气质: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气质类型: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
1
心理咨询师知识点总结 奋斗小博士平平
⑩ 性格:个人对显示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和性格之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四.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发展简史:
1. 世界上存在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2.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t),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在词之心理学的研究都是一种经验性的描述。现代实验心理学创始人。“科学心理学之父”。
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相关研究法。
六.现代心理学的流派和分支
2
心理咨询师知识点总结 奋斗小博士平平
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人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
②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人詹姆斯、杜威-------“詹姆斯度过危机”-------詹姆斯 杜威 机
③ 行为主义心理学:分 新行为主义和旧行为主义。华生,代表的是旧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刺激和反应的关系(SR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势力-------“华生SR行为”
④ 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柯夫卡,它不同意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⑤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弗洛伊德,假想,自我、本我、超我,无意识、潜意识、意识,心理学研究的第二势力。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强调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势力----(“罗马人”: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⑦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乌尔里克?奈塞尔,把人视为主动加工系统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活动,伴随计算机,语言,神经系统的兴起。
七.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
1. 进化在根本上塑造了心理过程。适应和进化有利于解释我们的心理行为特征。
2. 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我们的行为和心理。唐氏综合征可以证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3. 人种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不是生物学的概念。人种的社会概念会影响人们的期望与偏见。 4.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信息的传入和传出:外部环境→感受器→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效应器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植物)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12第脑神经、31对脊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5.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 6. 大脑皮层的中枢机制:大脑半球(两半四叶)。两半球的结构是对称的,但是功能并不对称。左半球对抽象的言语思维反应优,右半球具象的感知觉功能更好。这种功能上的不对称性叫做 单侧化。 7. 语言的中枢机制:
8. 对神经系统比较著名的实验研究是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得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神经活动最基本的
3
心理咨询师知识点总结 奋斗小博士平平
过程时兴奋和抑制,最基本的活动是反射。
9.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①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根据刺激定型做出的反应定型叫动力定型。
② 经典条件反射:原来不足以引起反应的刺激因为总是可以引起某反应的刺激同步呈现,多次重复之后,这个刺激也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巴甫洛夫的狗(骨头和铃铛)
③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性的条件反射在一定的情境中,偶然的操作获得了好处,因此自觉不断的重复强化这个动作,从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箱子(小老鼠按杠杆),桑代克的猫
④ 第一信号系统:确实接触到了刺激物。
⑤ 第二信号系统:并没有接触到事物,而是通过语言等刺激的信号。
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直接性,感官实触。个别属性,不是全部,一种感觉器官只能识别事物的一部分的属性。
① 感觉种类:内部感觉(视听嗅味触)
② 感觉的测量:评定感觉能力的指标叫做感受性。感受性是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通过感觉阈限来度量,它是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变化的最小刺激量,和感受性呈反比。
③ 引起感受性从无到有的变化的刺激强度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它反应的感觉性就是绝对感觉性。
④ 引起感觉从一个强度到另外一个强度变化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性为差别感受性。
⑤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久闻不知其臭,强光下进入房间会看不清)、感觉对比、联觉、感觉后象(正后象和负后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知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选择性(横看成岭侧成峰)、理解性(武夷山女峰)、恒常性(拉着门转)。
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遗忘。 记忆的种类:
4
心理咨询师知识点总结 奋斗小博士平平
三个记忆系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 想象: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加工具有创造性。想象有三个功能:预见、补充、代替。分为: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无意想象。
5. 思维:人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间接性(由已知推未知,预测未来发生),概括性(抽取共性,用词概括)。 思维的种类:
问题解决:寻找一系列操作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既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思维的普遍形式之一。
九.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1.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认知为基础,以需要为中介,纯主观体验,可以外化为表情(面部,身段,言语),引起生理变化。
情感比情绪更高级,比情绪更稳定,情绪反应的是感情的过程,情感反应的是感情的内容。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动机,信号,组织。 情绪的种类: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