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创造文明环境 教学目标:
1、 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 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 能够区别文明与不文明的行为,并能够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文明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分别到两座城市去游览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你们喜欢哪一座城市?为什么?
二.弘扬文明
1、小组交流自己身边的文明事情。 2、与全班同学分享身边的文明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展示与交流 教学目标:
理解“公共场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告别陋习
同学们真不错,俨然是一名文明小卫士,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仍然会一些与文明截然相反的现象
1、 理解“公共场所”的含义 2、 文明或不文明 3、 小组交流
第 6 页 共 12 页
4、 小组展示 二、情景模拟
师:在下列公共场所我们该怎么做呢?
1、模拟公交车让座场景:教师扮演老人,学生扮演乘客 2、模拟图书馆看书场景:老师大声说话
第三单元、取火研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火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安全用火的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火是一种怎么样的现象? 二、教学新课
(1)火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烧水、做饭。 取暖、照明。 烧香、燃烛。 灯笼、烟花、爆竹。 烧制陶瓷 冶铁炼钢 焊接切割
(2)现在我们习惯的取火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三、总结
第 7 页 共 12 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取火研究 教学目标:
经历一个研究关于人类用火历史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说说我们知道的关于人类取火的方式。 学生:钻木取火敲击火石取火
2、为什么钻木和敲击火石能取火?
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使木头达到燃点。两块石头相互敲击的热如果刚好达到某种物质的燃点,物质就会燃烧。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取火研究 教学目标: 研究取火方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取火方法 二、小组设计方案 三、展示交流
第 8 页 共 12 页
第四单元、对昆虫的研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昆虫 教学目标:
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即学生课前捉到的虫子),并请学生进行汇报。 二、自主探究,观察总结。
分小组,找到它们的外部特征,并与其它动物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汇报。 给出昆虫定义。
三、总结
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昆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究昆虫 教学目标:
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观察自己小组捉到的虫子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虫子共有的外部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 部分,头上长有一对 触角,腹部长有三对足。) 2、分类
第 9 页 共 12 页
根据昆虫外部 特征,通过观察发现:
蚂蚁有的长有两对足、有的足长的不对称,有的头上没有触角等。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昆虫标本 教学目标:
描述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尝试制作昆虫标本 教学过程: 一、制作方法 1、针插法
此种方法适用於体型较大、体表较坚硬的昆虫,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标本制作方法。采集后,在标本还没干燥以前,用昆虫针插在标本上并进行整姿或展翅等工作,等干燥后即可完成。
2、微针及黏贴法
有些小型昆虫,用普通的昆虫针太大,无法插入虫体,此时就需要用更小的微针来插虫,然后将微针插在小块的软木片上,再将普通昆虫针插在软木片上。若还有更小的昆虫,则可以用黏胶,将虫右侧中胸部份黏贴在小型三角纸的尖端,再用一般昆虫针将三角纸插起来。
二、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
第 10 页 共 1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