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梅中学 冯忠文
第12讲 陆地自然带
【考纲导学】 考试说明 1、自然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命题规律 ◆题型示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2013山东第3、4题,北京40(2)题。 ◆能力要求:考查以获取和解读信息把握和阐释事物规律。 趋势预测 ◆热点预测:2015年高考对本单元内容考查将以地域图为载体,考查整体性和差异性。 ◆趋势分析:以人类和水体为线索,联系生产实际,考查区域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地域差异:
表现在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有差异性;
表现在一个区域内部各要素特点的差异和更小区域的整体差异。
位置不同→水热不同→气候不同→植被土壤不同→自然带不同。
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 从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差异 主要分异因素 图1
分布规律
【例题1】图2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图2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主要分异因素 分布规律 四.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差异 1.成因
图5 2.变化规律 ① 与水平带的联系与区别 垂直带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水平带的变高 ② 基带——与水平带相同
54
地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梅中学 冯忠文
③ 变化规律——林-草-荒-冰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主要分异因素 分布规律 小结:垂直分异规律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②山麓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等因素有关。④影响山体同一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纬度、坡向。⑤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解释第③点: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越高越简单。B、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越低越简单。
C、山体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越小越简单
解释第④点:影响山体同一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同一山体,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例题2】高山林线(简称)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林线植被生长在其
生态适应的极限处附近,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受到人为的干扰少,是研究植被—气候关系很好的场所。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 (1)请在图中作出沿AB线的林线高度变化曲线图。 (上右图)
(2)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3)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55
地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梅中学 冯忠文
五.雪线线问题
1、概念: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2、规律:
纬度规律: 迎背规律: 阴阳规律: 地形规律: 3、小结: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坡向:阳坡雪线高 ,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例题3】右图为各纬度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为什么全球雪线位置最高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例题4】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天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珠穆朗玛峰雪线南坡比北
坡 ,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雪线南坡比北
坡 ,原因是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南坡, 是北坡。雪线南坡比北坡 ,原因是:
【注意】:
A.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受水热条件综合影响; B.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统计性规律,每一个山体都有其独特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 C.不是每一座山都能表现出垂直地带性的变化; D.水平地带性植被为垂直带谱的基带,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与高纬度地区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似的类型;
E.一般的随着距海度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燥,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的垂直分布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F.同一花在不同高度开花时间不同
梵净山的苦栎花开花时间:1600米-- 3初;1800米---3月半;2000米---3月底;2300米----4月半。
56
地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梅中学 冯忠文
【例题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 ,判断理由是什么? ⑵从自然带可分析出A、B、C、D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 ,B ,C ,
D 。判断理由是 ⑶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属 性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六.水平垂直综合图
1)①是 ,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2)② 在南半球有分布吗?原因 3)自然带③所属气候类型一般是: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是: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该自然带典型动物是: 6)从高、中、低纬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例题6】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例题7】下图 表示了我国 75°E~102°E 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双选) (1)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A.在 30°N 附近变化最为 剧烈
B.在 30°N 以北变化只受 温度 的影响 C.在 30°N 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2)沿30°N 一线地区
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57
地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梅中学 冯忠文
C.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D.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七.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差异)
(1)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2)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实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3)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中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流和洋海。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沿海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摩尔曼斯克港在高纬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
(7)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在草甸。 (8)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海造田,培育水稻土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破坏等等。 【世界自然带比较】 自然带 热雨带 热草带 季雨带 热荒带 亚阔带 亚硬带 温落带 温草带 温荒带 亚针带 苔原带 冰原带
58
气候 纬度 成因 海陆 大气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典型动物 农业生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