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主题墙的有效创建,做好“隐性课程”
作者:黄海凤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20年第6期
江苏省海门市瑞祥幼儿园 黄海凤
主题墙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不仅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今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为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元材料、多元资源以及多元造型等方式,为幼儿创建更加贴切其认知特点的主题墙,进一步做好幼儿“隐形课程”。
一、使用多元材料,优化幼儿操作
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进行主题墙的创设时,材料的运用程度会更大,是其有效创建的物质基础。为此,只有选择丰富多元化且又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材料,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进而在主题墙的创建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主题所表达的内涵。
例如,在带领幼儿以“万物复苏的春天”为主题进行墙面创设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树叶、花朵、小草、树枝、小鸟、燕子等造型材料,还有沙子、石头等自然材料,以及牛奶箱和布条、光盘等废旧的材料,同时材料一定要准备充足,避免幼儿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打消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激起孩子的斗志。活动开始时,有的幼儿将光盘制作成了车轮,牛奶箱制作成了树干,还有的将白色的旧布制作成了天空中的云彩等,最后都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此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利用多元材料进行创作,不仅强化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也逐渐地向幼儿渗透了各项教育,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助力。
二、借助多元资源,激起幼儿情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幼儿日常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这些多元化的资源,不仅能够引起幼儿丰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激起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为教师有效创建主题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我们日常中的多元资源,将主题墙中“隐形课程”的教育作用发挥至最大,从而在激起幼儿情感的同时,逐渐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比如,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主题墙中隐形的教育作用,同时提升主题墙的有效创建,在以“海底大世界”为主题创建主题墙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故事资源,引导幼儿通过语言活动“海底世界多么美”,使幼儿在与伙伴的相互讨论中了解海洋。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使幼儿通过科学活动探索海底世界中的动物和植物。
三、应用多元造型,唤醒幼儿想象
想象力的培养对幼儿在最初的成长和发展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感性认知,还能够使幼儿视野得以扩大,促进幼儿今后更好地发展。而绚丽多彩的造型设计,恰好满足于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可以进一步唤醒幼儿的想象。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地对生活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唤醒幼儿想象力,使幼儿能够进一步融入自己的认知和审美,创建出生动的主题墙。
例如,在创建主题墙时,为了能够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逐渐唤醒幼儿的想象力,扩展幼儿的视野,教师就可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的创建过程中,进而创设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主题墙,更好地发挥其隐形的教育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将各种动物的造型和状态展示给幼儿欣赏,之后教师可以先在主题墙上创建树形网络图,随后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动物进行分类,并将其睡觉和吃饭的种种形态安置在树形图上,从而通过树形网络图上的多元造型,在深化幼儿对动物的认知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主题墙的有效创建是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进行的,为此教师要注重主题墙材料、内容和造型的健康、和谐创建,进而充分发挥其隐形的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教育幼儿,为幼儿今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