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2 7:11: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数学 定理·公式汇编

第 1 页 共 17 页

第一篇 数与代数 第一节 数与式

一、实数

1. 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

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

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

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 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 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

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

(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4=2. 15.二次根式:

第 2 页 共 17 页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

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

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

(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

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

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

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6.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a、b为任意有理数) 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

二.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作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整式

1.幂的运算性质: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第 3 页 共 17 页

m?an?am?n(m、n为

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0nm?an?am?n(a≠0,m、n为

?anbn(n为正整数);④零指

数:a?1(a≠0);⑤负整数指数:a?n?1an(a≠0,n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除法:

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⑤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2;

⑥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a?b)2?a2?2ab?b2

3.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公因式: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4.分解因式的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

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公式a2?b2?(a?b)(a?b) ; a2?2ab?b2?(a?b)2

5.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

用公式法分解.

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⑴ 提公因式时,其公团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 ⑵ 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 ⑶ 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四.分式

AA

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为分式.

BB

AAA

注:(1)若B≠0,则 有意义;(2)若B=0,则 无意义;(2)若A=0且B≠0,则 =0

BBB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第 4 页 共 17 页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

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

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

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

第二节 方程与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一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 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

第 5 页 共 17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终版) 的文档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vrs84485j44s0w0d4ij47hq70zb09011u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