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7]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2019·上饶二模)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近年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巨大的冰间湖,面积和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相当(82 414平方公里),其形状看起来像一条鲸鱼。下图为NASA地球观测站公布过一张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卫星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南极海域冰间湖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B.夏季太阳辐射强烈 C.夏季高温溶化 D.强劲的极地东风(东南风)
2.南极海域冰间湖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C ) A.升高了海水的盐度 B.增大了冬夏的温差
C.方便了海豹等海洋生物的呼吸 D.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如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如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南极海域冰间湖的成因是强劲的极地东风或东南风,将薄冰吹散形成。第2题,冰间湖的形成,便于海豹露出水面,方便了海豹等海洋生物的呼吸。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读图,完成3~5题。
- 1 -
3.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 B ) A.40°N C.40°S
B.50°S D.60°N
4.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C.洋流性质
B.海陆分布 D.地势高低
5.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 A ) A.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B.温暖干燥 D.温暖湿润
[解析] 第3题,据图,各纬度西风分速,把所给的四个纬度的冬夏季西风分速相减便可知,50°S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约为3米/秒,其差值最大。第4题,在中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陆面积差异显著,北半球以陆地为主,西风分速小,南半球以海洋为主,西风分速大。故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第5题,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且有暖流影响,故东岸的西风比西岸西风寒冷干燥。
(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C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 2 -
7.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第6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7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2019·安徽六校模拟)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D ) A.⑤ C.⑦
B.⑥ D.⑧
9.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 B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第8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⑧。第9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
(2020·鄂尔多斯市模拟)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10~11题。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