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②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③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日报、周报、月报、年报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⑶信息处理与反馈:
⑴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进行整理和校对。施工监控量测的各类数据均应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同时注明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等信息。
②监控量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工作中除应对每个项目进行单项分析外,还应进行多项目的综合分析。
③当监测时态曲线呈现收敛趋势时,应根据曲线形态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终位移值和预测结构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据此确定施工方法及判定施工方法的适应性。
④监测项目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 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并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
⑤当实测数据出现任何一种预警状态时,监测组应立即向施工主管、监理、建设和其他相关单位报告,获得确认后应立即提交预警报告。
第10章 注意事项和其他要求
10.1监测重点
深挖基坑监测重点项目为:围护桩水平位移(测斜)、围护桩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地下管线监测、地表沉降等。
- 20 -
10.2测点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测点埋设原则上按设计要求布臵,个别测点需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的,要将调整方案上
报设计单位审核并确认可行性后方可调整。测点埋设完成后要加强保护措施。在测点附近悬挂标识牌,设臵醒目标志,必要时用砌砖或围栏等方式将测点隔离开来。
第
11章 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监控量测资料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绘制各种表格及曲线图,当曲线趋于平衡时推算出最终值,并提示结构物的安全性。
施工安全预警、消警及其信息报送主要实行三层管理机制,即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报送信息包括一般性信息(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监控管理总结)、一般预警信息(黄色、橙色预警)和预警快报信息(红色预警和突发风险事件)。监测人员按时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控量测周报和月报,并且向施工监理提供日报,同时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及时反馈指导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安全施工。与第三方监测紧密联系,要做到随叫随到,要确保队长手机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我部施工信息以及监测信息,以便于为施工做出更快更好的指导。
11.1 监测信息报送
监测日报直接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周报、月报、年报等须经监理签认后报送;监理单位报送内容包括对施工监控的监督、检查信息和自身独立的巡视信息。
1、日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当日16:00前通过信息平台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管理分中心每日应对当日安全风险状况经会商或简短分析后形成全线日小结,17:00前通过信息平台上报监控管理中心。
2、周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每周四16:00前上报信息平台,并以书面形式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管理分中心经例会后,每周五10:00前上报信息平台;监控管理中心各专业咨询组经例会或专家例会后,每周五16:00前,上报总体咨询组和监控管理中心。
3、月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每月25号前上报信息平台,并以书面形式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管理分中心经例会后,每月26号前上报信息平台;监控管理中心各专业咨询组经例会或专家例会和总体咨询组汇编后,每月28号前,以书面
- 21 -
形式上报监控管理中心。
11.2 监控量测流程
监控量测流程见图11-1
图11-1 监控量测流程图
报送施工、设计、监理 现场施工 监控量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 经 验 类 比 单 位 地层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判断 理 论 分 析 甲方、规范要求等 地层、支护结构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
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 反馈设计施工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 22 -
新设计施工方法
11.3 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
监测资料反馈管理程序见图1-3。
形变是否超Ⅲ级管理 否 继续施工 监测结果
形变是否超Ⅱ级管理 是 否 综合判断 是 否 形变是否超Ⅰ级管理 采取特不安全 殊措施 是 暂停施工
图1-3 监测资料反馈管理程序图
- 23 -
相关推荐: